人类对海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多样化。科学家认为,这会导致难以预测的后果,包括军事冲突以及经济和生态崩溃。
从勘探海底矿藏,到安装风力发电机、部署邮轮,再到铺设海底电缆,众多利益集团都在主张自己对海洋资源的权利。瑞典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的一个团队表示,尽管一些开发方式可以相互配合(甚至可能相得益彰),但其它方式注定会发生冲突。
科学家们将这一热潮称为“蓝色赛跑”。他们说,30年前刚刚起步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很小,然而却呈爆炸式增长,监管都很难跟得上。
领导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学者让-巴蒂斯特·朱弗莱研究了18种不同的海洋需求,发现许多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上个月的《 一个地球》(One Earth)杂志上。
例如,饮用淡水和灌溉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导致目前全世界有1.6万个海水淡化厂,每天转化6500万立方米的海水,预计浮式海水淡化厂的数量也将迅速增加。淡化厂吸入并杀死小型海洋生物,排出高温、高盐分的水,这些水会破坏沿海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全世界还有130多万公里的海底通信电缆和10多万公里的海底输气、输油、输水和污水管道。朱弗莱说,这些设备是无害的,除非被船锚或风暴破坏后出现泄漏,但它们与挖沙之类的其他一些海底活动并不兼容。
全球对野生鱼和养殖鱼的需求正在飙升,预计 2030年将达到1.54亿吨。市值3850亿美元的营养品市场也依赖海洋,例如利用小型甲壳类动物磷虾来获取欧米茄-3脂肪酸。每年成百上千万海洋生物被用于家庭装饰、珠宝和水族馆。朱弗莱说,对药物、化妆品或其他化学品成分的生物勘探也在增加。
除了上述活动,全球还有9000座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平台及海底金属矿开采:勘探合同覆盖了超过140万平方公里的国际水域,中国公司在公海拥有最大的优先开采面积。
深海矿藏
[jb_interactive_map lang=”cn”]
全世界有9.4万艘商船和每年2600万名邮轮乘客游弋在海面上。未来,他们的航行可能需要绕过大规模的海洋地球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旨在将二氧化碳虹吸到水下舱中,以应对气候变化。
朱弗莱说:“海洋作为未来人类发展的引擎,带来了所有这些希望。”
“虽然人们都极为期望这些开发项目不断发展,但直觉上你知道它不会,原因有二。首先,海洋可能是广阔的,但不是无限的。但除了消耗之外……我认为还会有紧迫的风险: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开发活动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因为它们是最近才兴起的事情。”
报告说,南中国海海域的活动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它位于太平洋的边缘,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毗邻六个国家,这些国家对这片资源丰富的海域的所有权和权益存在争议。这片海域拥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渔船,是海底电信电缆网络的一个主要节点,价值3.4万亿美元的货物经过这里,估计占全球海上运输的三分之一。
报告中的另一个例子是挪威。这个北欧国家毗邻北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政府的目标是到2050年三文鱼产量增加5倍,尽管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空间已经不足。渔业部门担心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担心人工养殖的鲑鱼可能会逃逸,并与野生种群混合。与此同时,挪威的邮轮旅游业准备到2030年将游客人数增加5倍,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仍在增长,目前漂浮式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也在讨论之中。2019年9月,在挪威大陆架发现了大量富含金属和矿物的硫化物矿床。
海洋可能是广阔的,但不是无限的。
美国西雅图海洋保护研究所所长兰斯·摩根说:“如果说有什么的话,就是(科学家们)低估了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要对所有活动进行明智的管理,同时还要保持海洋功能。“
他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真的因为它缺乏修复力(它提供氧气、吸收碳和正常运行的能力)而造成问题,那遭殃的就不仅仅是海洋了,我们的整个气候和生命维持系统都会跟着遭殃。”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政策专家波特·霍格兰说,与公海相比,沿海地区的海洋“饱和”问题要严重得多。他补充说,一些地区现在利用海洋空间规划来协调需求,尤其是欧洲的北海,但也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各国有权管理距其海岸线200海里内的资源。超过这一范围,就是“国家管辖之外的地区”。水体和海床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渔业、航运、采矿和污染等不同领域的海洋活动也是同样。
近年,人们一直努力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协议,以保护公海的生物多样性。下个月(2020年3月)各国政府将在纽约开会,试图完成一项联合国条约,确保“国家管辖区域外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但该条约制定的前提是不妨碍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工作,该机构为海底资源的开采制定规则,并可能在今年最终敲定一项规范最终采矿作业的准则。
民间组织和科学家呼吁十年内暂停深海采矿,以便科学家能够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