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谁将供给中国的天然气?

中国要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就须寻找煤炭的替代燃料。增加天然气的利用可为一解决方案。但如何维持其供给呢?在中国 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之际,利法特•康第约提全面探讨了此问题。
中文

中国的发展是付出了代价的。在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中国将大量的煤炭用于发电、工业锅炉和家庭采暖。人们不太注意控制煤烟和粉尘的排放,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更少,至于含有剧毒的砷、汞和镉就更不用说了。

比较而言,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清洁的燃料。它的管理也相对容易,几乎不产生任何硫以及其他污染物。对于那些把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气候变化原因的人来说,每个能量单位所消耗的天然气产生出的二氧化碳也较少。

所以,毫不奇怪,在21世纪的头十年里,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也开始竞相引入天然气。就像德里必须停止烧炭和牛粪、伊斯坦布尔必须停止烧色雷斯褐煤一样,北京也必须停止使用高硫煤。

由于用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盆地(在华北)所产的天然气取代了煤炭,现在北京的污染减轻了。对太原、重庆这些出了名的重污染省会城市来说,净化空气是改善公共健康的首要任务。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使北京的“蓝天”变得更蓝,也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全国性任务。

供应的选择

日本、韩国和台湾已经占据了所有液化天然气(LNG)贸易的80%。由于LNG的高成本,中国大陆的天然气进口还很受限制。中国已经在寻找成本效益更高的方式来提高天然气的利用。

中国还没有投资建设很多昂贵的天然气接收设备。如果价格允许的话,无论华东的上海浦东地区和还是华北的京津地区自然早就应该接纳LNG了。事实证明,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政府对于购买昂贵能源的长期后果十分敏感。问题的一部分在于要让购买力相对低下的大量顾客放弃便宜的煤炭,另一部分在于基础设施的缺乏——中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设天然气的输送和分配设施以适应潜在的新需求。

目前天然气在中国的能源总消费中占2%。中国国内的天然气生产从很低的起点出发,在过去十年中发展迅速,到2005年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中国已知的天然气储量为1.5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四川省、渤海湾、中北部的陕北地区以及鄂尔多斯盆地,还有西北的塔里木盆地。

然而,天然气需求的增长预计达到年均近5.5%,2010年将达到590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1,070亿立方米,而中国石油所预测的需求量还要更大。尽管中国有望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时修建从新疆到广东的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但是,如果输送成本合理的话,中国需要进口更多的天然气。

2004年,中国宣布通过国内的“西气东输”管线,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为上海供应天然气。这意味着以对家庭和工业用户来说都很具吸引力的天然气价格,来鼓励上海地区的市场发展。然而,这个举动似乎让一些跨国公司停止了对地区管线的进一步投资,并且对在毗邻的浙江省的再气化工程持一种“观望态度”。同时,中国石油正式开通了从遥远的塔里木盆地到上海长达4,2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线。从陕西省到上海长达1,660公里的东段,从2003年10月开始,已经开始以每年15亿立方米的数量输送天然气。尽管地方市场的发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该管线2005-2006年的输送能力已经增加到120亿立方米。

另一方面,中国并没有完全放弃LNG的进口。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CNOOC)为带头承包商的两个企业已经开始购买LNG,英国石油公司(BP)将在广东建设中国第一个LNG进口码头,LNG将由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气田供应,有望于2007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这首家工厂可能为华南深圳—珠三角地区的电厂以及加盟设施提供服务。再气化工厂的初始生产能力为40亿立方米,到2008年将增加到70亿立方米。由于华南工业地区和香港的购买力较高,有望接纳比目前更高的天然气价格。

建设中的第二个天然气码头在福建漳州,离海岸更远,可望于2007年底完工。但是,由于内地工业化区域较小,福建的项目不能和广东采取同一模式。从2007年开始,东固公司——由BP控股的印尼公司集团,其中包括BG(正式名称为英国天然气公司)旗下的企业——每年将为这里提供36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项目计划为两个新电厂——厦门的嵩屿二号(180万千瓦)、泉州的南埔电厂(180万千瓦),以及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和莆田等五个主要沿海城市供气。中国方面在这两个LNG出口集团之间保持公平,这种发展即使不是突破性的,也很有趣。这两个供气合同是在2004-2005年的价格高峰时签订的,目前这两个项目可以接受的天然气价格尚未公布

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中国也在积极寻找通过管线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途径。一度,位于东南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北边的科维克塔气田(储量2万亿立方米)曾被作为可能的来源。但是,根据俄罗斯的一个联合特别工作组的总体规划,科维克塔的天然气不准出口到亚洲。该工作组制定的天然气生产和分配方案还规定,到2030年出口到中国和韩国的天然气总量最多不能超过250亿立方米。

然而,这个方案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6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中俄峰会上的承诺并不一致,普京表示,要通过两条独立的路径向中国输送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第一部分300亿立方米的西西伯利亚天然气将通过阿尔泰共和国进入新疆,除了当地利用之外就是压入东西天然气管线系统。环境活动家和天然气工程师们都指出,这条路线将穿过被保护的山地,既昂贵又影响生态。另外的困难还是价格。对中国来说,从西西伯利亚输送天然气的价格直追西欧,他们似乎不会愿意付出和欧洲一样昂贵的天然气价格。

第二条中俄管线将穿过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计划中的天然气管线始于安加尔斯克,在满洲里附近跨越边境进入大庆,在沈阳分道,分别通往北京和大连,后者还通过一条海底管道与韩国相连。这条路线总长4,900公里,很长,也很费钱,预计投资为120亿美元,年输送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其中有三分之一将送往韩国。

本来还有一条穿越蒙古共和国、1,500公里长的较短路线。这条路线技术上可行而且建造费用明显较低。1998年,五个可能相关的国家:中国、俄罗斯、蒙古、韩国和日本进行了谈判。俄国人建议把一部分天然气卖给蒙古,他们为了减轻首都乌兰巴托的空气污染已经急红了眼。但这些谈判都失败了。中国已经表示对政治风险以及可能的“过路费”的关注。

因此,俄罗斯什么时候才能有确定送往东亚的天然气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样暧昧的是,当这一刻到来时,他们会如何定价。决策的一再迁延似乎不仅与能够动员的储量有关,而且还关系到气田开发所需的大量投资,以及必不可少的管线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资金。

东西伯利亚原油管线工程的情况是一样的,这里似乎已经没有多余的石油可供出口。俄罗斯已经利用便宜的哈萨克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天气来供给那些国内的补助用户。他们的天然气出口主要是从西北西伯利亚到欧洲,每千立方米超过230美元。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有多余的天然气出口给中国吗?就凭过度开发的西西伯利亚和中亚气田,或者尚未开发的中、东部西伯利亚?

利法特·康第约提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化工系。

首页图片Daniel Ull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