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公布的《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2008年年底前,中国将对全国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完成整合,“一个矿区将只设一个采矿权”。
鉴于此刚性规定,采矿企业势必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重组,对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锰矿资源的整合就在其列。然而事实表明,中国锰矿的整合正面临着政企间的角力。
中国政府急需改变锰矿的尴尬局面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自治县和湖南花垣县、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被称为中国的“锰三角”,三县已探明锰矿储量合计高达8000多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锰矿石和电解锰生产基地。而锰矿生产也成为三县的支柱产业,近几年三县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锰业。
资料显示:锰是重要的炼钢原料,锰产量的90%至95%用于钢铁工业,其用途主要是作为炼铁和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以及用来制造合金。
由于锰矿的生产集中度差,技术水平较弱,2006年中国成品锰矿产量仅在500万吨左右,而且今后产量也不可能大幅度增长。但近年来,受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拉动,中国对锰的需求量快速增长,锰矿进口量和价格随之猛增。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锰矿进口国。
基于以上现象,中国政府迫切希望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此时,有着“世界锰都”之誉的重庆市秀山县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调查发现,秀山县锰矿开采最疯狂之时,曾有90余家开采企业。锰矿开采虽然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催生了一大批抽“大熊猫”(一种高档香烟,折合约20美元/盒)的矿主,但其粗放型的产业模式一度为世人所诟病,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开采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据秀山县富化矿业公司总经理肖友富回忆,早年秀山为了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开采矿业,在没有相关规范的情况下,造成了锰矿开采混乱的局面。
“矿产整合是必须做的,矿主抵触也是预料中的。”秀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艾大亮担忧地说,秀山县45家锰矿将关闭10家,整合过程将异常艰苦。
开采企业缘何拒绝整合?
“对于矿区林立的开采厂而言,整合就意味资源的重新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矿主遭受损失,也必然有新生巨头为收编企业的遗留问题买单。”艾大亮认为,这是矿主们抵触整合的主要原因。
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对“锰三角”进行的现场检查显示,这一地区13家企业所排废水中六价铬、总锰和氨氮全部超标,最高分别超标180倍和30倍。
湖南省花垣县团结镇长新村村民黄怀忠的记忆中,锰矿疯狂开采留下的后遗症是,“光着脚在河边走一趟,脚就会痒。”2005年8月,中国领导人对湖南、贵州、重庆“锰三角”污染提出要求,“深入调研,提出治理方案”。2006年3月环保总局和监察部着手集中整治。
至今,“锰三角”地区41家电解锰企业中1家污染严重、整治无望的企业已被取缔,30家企业被停产治理,10家企业被限期治理。三县电解锰企业污染整治共投入治理资金21913万元。
锰矿业先天的发育不良,同样为秀山留下了后患。肖友富称,许多小锰矿在利益驱使下私挖乱采,早期的安全和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我兼并了别人的锰矿,就要对其采矿作业的安全负责,这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兼并他们,我就要为他们埋下来的不安全因素买单,”肖友富说,“一旦出了问题,第一个进看守所的就是拥有采矿权的老板,晚上我还能睡得着觉吗?”
鉴于此,肖友富强烈要求“维持现状”。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锰矿非常分散,有的相隔几十公里,同处一个锰矿区的锰矿并非连在一起,“东山一个,西山一个,怎么能给它们一个采矿权?”
艾大亮说,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兼容”,每个矿主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据了解,目前秀山锰矿开采总设计能力为163万吨,2006年实际开采量为124万吨。主要分布在五个片区。在秀山的锰矿企业中,最大的设计开采量为9万吨,而绝大部份开采能力都是在3万吨。规模相当,谁会承认自己最小?谁又敢说我最大?
“如果要兼并我的厂子,我说什么也不同意。”一位矿主毅然决然地说。同时他也深知,以他的实力去兼并别人也不可能。
如何结束“各自为战”的无序开矿?
“整合当中的困难是有的,但不管怎样,肯定会按照整合的原则去做,”秀山县锰矿办负责人说,国务院出台意见的目的就是要结束“各自为战”的无序开采。
收到意见两个多月,秀山县政府一直就整合锰矿资源问题在官方层面进行讨论。原因是按此整合思路,势必断送秀山众多锰矿老板的财路,“担心锰矿老板的情绪反弹。
肖友富的想法较为折中:“如果整合是情非得已,而又得保住大部分的锰矿企业,我的想法是,让每个片区的锰矿企业出资组建成一个公司,拿到采矿证后,再把这些锰矿‘打包成分矿’,这样,就解决了其他锰矿拿不采矿权被关停的可能。”
事实上,肖友富提到的“一证多开”在秀山并非没有先例。在秀山县的锰矿企业中,就有一家锰矿老板名下挂靠有四家锰矿。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如果一个锰矿要交纳40万的风险抵押金,那么拥有采矿证的矿主可以让所辖的四个矿各自承担10万,而自己分文不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