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共赢?

食品安全是中国目前引发不安的一大话题。蒋高明说, 随着食品污染事件的增加,中国的食品生产者是应该考虑环保的时候了。
中文

6月14号,《中外对话》刊发了笔者写的文章《养鸡场的死鸡哪去了》,引发中国媒体广泛关注。7月19日,《南方周末》发表记者周思妤、成希、郑焕坚、穆彤、张英联合采访笔者、并现场调查的文章,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几天来媒体评论出现上千条,Google 网上出现35.5万次相关话题。近日,温家宝总理就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召开国务院专门会议。

实际上养鸡场死鸡进入食物链是违背生物学规律的养殖以及不合理的销售价格造成的。要解决食品安全,必须先解决生态环境安全。一流的生态才能产生一流的食品,一流的食品必须有一流的价格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必须将产品价格距离拉大,实行“阶梯消费”。利用城市中富裕人群兜里的钱带动生态保护,其直接回报是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

北京高收入家庭户均总资产已达到235.6万元,其中实物资产占66.2%,金融资产占33.8%;北京百万富翁(婆)总人数在150-200万人之间。且不论富裕人群是如何获得的巨额财富,抛开一切对富人的“仇视”心理,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上面的数据。因为,作为一个群体,富裕人群毕竟确确实实地存在这个社会里。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一些“既得利益”者,极大多数生活在大城市里。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中国还有约2亿贫困人口,仅次于印度位列世界第二;还有236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贫困人口分布在落后的农村或牧区,以“老、少、边、穷”为主。从上面的对比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经济现状是“城市像欧洲,乡村像非洲”。更像欧洲的是大城市里富裕人群的别墅,更像非洲的是偏远农村或牧区。但是,富裕人群居住的地方生态环境不见得那么好,贫困人口居住的地方才是生态环境最好的。面对这种严重的不平衡,有没有一个纽带将两者联系起来呢?

富裕人群虽然有钱,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买得到。汽车、房子、健身器械、宠物、纯净水都可以买到,唯有清洁空气和食品是没有办法满足的。尽管市场上出售各种各样的有机食品或者绿色食品,因为生产地点的环境质量限制,加上供应能力限制,其质量或风味往往是要大打折扣的。

在乡村或牧区,经济落后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工业,没有工业就没有污染,没有高消费也没有垃圾。天是湛蓝的,水是碧绿的,空气是清新的,这样的生态环境才是一流的。在优美的生态环境里生产的食物才是健康放心的。目前经济落后地区多分布在西部,其空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之高是东部所不能比拟的。要保持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让工业遍地开花,充当什么世界“加工厂”,尤其不能将西部的生态环境也“污染”掉,否则,国家连生产无污染食品的一块土地也找不到了。相反,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将富裕人群消费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社会和谐。

富裕人群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粮食生产的要求是:一点化肥不施,一滴农药不洒,一粒除草剂不用,坚决不能有转基因。尽管产量只有施化肥作物的50%,但其价格却是普通粮食的10倍以上,农民和商家都有赚钱的空间,富裕人群也能买得到真正的有机食品。

内蒙古的牛羊是吃天然草长大的,味道自然比山东河北那些吃秸秆长大的牛羊鲜美。遗憾的是,由于信息、市场的限制,城市人群并没有吃上真正的内蒙古牛羊肉,而是山东的牛羊拉到内蒙古冒充的。由于牧区和农区牛羊价格一致,牧民要想致富,就得拼命发展牲畜头数。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草原治理的投入,一方面牲畜数量不能有效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根本的原因就是一流的食品并没有换来一流的收入。无独有偶,号称草原乳业大王的某企业生产的牛奶大部分不是吃草原上的草长大的,而是吃内地的秸秆,但是他们在宣传产品的时候含糊地声称是“来自大草原上的牛奶”。

农民在狭小空间里养殖的蛋鸡,一生都见不到阳光,饲料添加剂和药物同时喂养,一只母鸡一年可产蛋200-25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产蛋机器”;而在天然草原上,牧民家里的鸡不吃一点添加剂和药物,吃的是草原上的蚂蚱和人吃的粮食,产蛋只有30-50个。对于这样的蛋,如果城市富裕人群肯花10倍于普通蛋的价格购买,则牧民们完全可以放下羊鞭子改养草原柴鸡和生产柴鸡蛋。草原没有了牲畜的压力,则牧民可以拆除害人害己的围栏,重新过那游牧的生活;草原得以自然恢复;北京市民再也不用“吃”沙尘暴。

实际上,富裕人群应当在心态上 “限欲感恩”。“限欲”就是节制对财富的追求,财富多到一定程度就是数字;“感恩”就是感谢那些贫困人群,正是他们的低追求才为国家为人类保留了美好的生态环境。试想,如果贫困的人群也像富裕人群那样都开上车,工厂到处都是,污烟浊水充斥家园,全球不断升温,那么地球还能持续多久?因为毕竟穷人多啊。

或问,将纯生态产品提高十倍以上的价格谁愿意接受呢?这就需要富裕人群自己算一笔账了。第一笔账是花钱买药品不如花钱买健康食品;第二笔账是,看似昂贵的食品毕竟占其年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即便来自草原或林地的柴鸡蛋2元一个,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也就是几千元,相对其百万收入,仅是一个皮毛而已。而富裕人群只要消费来自草原的柴鸡蛋,就是在帮助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因为,富裕人群眼里的小小金钱,都能变成贫困人群保护家园的动力,农牧民就会意识到他们保护的对象照样能够带来钞票。

那么,谁能够保证富裕人群消费的食品是来自真正生态良好地区呢?这就需要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介入。企业家要和科学家,农牧民密切合作,并与城市富裕人群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供求机制。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良好的信誉通过市场的威力建立以后,企业所得到的回报是巨大的。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他提出的“城市植被”概念和“以自然力恢复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等观点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发表在中外对话上的其它有关食品安全的文章:

中国的食品安全恐慌

中国在调查"看不见"的土壤污染状况

首页图片由Alex V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