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这里建立了北极考察站——黄河站,门口站着两只汉白玉狮子;同样,日本和韩国也建立了考察站。印度第一支北极探险队的科学家们也已准备好加入进来。6月,在俄国人与挪威进行谈判的同时,一个华盛顿的代表团来访,他们谈到要加强美国在新奥尔松的利益。
就像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的一些人所期待的,当美俄两个冷战时期的前超级大国参与进来后,它们应该加入由挪威、荷兰、法国、德国和英国所主持的基地。
表面上,新奥尔松的多国渗透(这个渗透不过是建了一些坑坑洼洼的临时跑道和散落的彩色木头房子)是在科学的名义下进行的。到斯瓦尔巴德群岛来的科学家们所声称的任务都是研究大气、冰川以及该地区特有的野生动物。
斯瓦尔巴德群岛也变成了人气很高的夏季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在英国人中间。2007年8月初,17名游客由于船只过于靠近融化的冰川而受伤。去年4月,英国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隆对该群岛的冰川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目的是亲眼见识气候变化的影响。
但是,国际社会之所以日益把这个群岛变成一个基地,他们的另一个议程就是这里的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国家之所以来这里,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壮大声势。”尼克·考克斯说,他是一位资深的北极和南极工作者,负责为英国政府资助的“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管理在新奥尔松的考察站。“北极在政治上已经变得十分重要,这只会加大那些参与国家的压力。”
中国的石狮面朝东方,但各国真正的指向却是北方。浩瀚的北冰洋环绕着北极,人们认为下面埋藏着油气,在控制这片海洋的长期作战中,俄国最近又打响了象征性的一枪——圈定在北冰洋的油气范围。加拿大和丹麦也准备发表同样的声明,其根据是:一条穿过斯瓦尔巴德地区的海底山脉,连接着它们各自的大陆架。
挪威坚信斯瓦尔巴德周围的海域也蕴藏着油气。过去,由于冰层的覆盖,钻探船无法靠近这片大海。但随着冰层日益向北退缩——今年的后退程度更是创纪录的,各国都开始抢占探察的位置。好几家石油公司已经发起了对该地区的研究。
挪威极地研究所所长金·霍尔曼说:“斯瓦尔巴德的每件事都很棘手。一切都有关政治,而其它方面也亟待关注。”
斯瓦尔巴德群岛距离挪威北部海岸300英里(480公里),1925年,挪威获得了对该群岛的主权。但是,这里还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条款,即其它国家对群岛的自然资源具有同等的权利。转眼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挪威声称当年的协议只针对陆地资源,并不包括预期中的近海化石燃料,挪威认为这些油气在它的领海之内(只有它拥有权利)。然而,包括英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对此持不同观点。去年秋天,英国外交部曾经邀请挪威与美俄共同讨论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未来,但没有成功,因此造成了小规模的外交争执。
新奥尔松对这样的政治游戏并不陌生。挪威是世界水力发电的领袖,但它曾经在奥尔松把一个效益低下的煤矿经营了数十年,直到1962年一场爆炸造成21人死亡后才被迫关闭。然后,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科学方面。挪威、英国和法国多年前就在新奥尔松建立了科研基地。批评家们认为,这些科学上的努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来说,既费钱又没用。同时,对南极的研究也遭到了同样的指责。
在南极,20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臭氧层空洞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发现引发了全世界的行动,作为罪魁祸首的含氯氟(CFC)化学品很快遭到禁止。现在,在新奥尔松工作的科学家们相信,随着另一个世界性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的出现,他们的研究价值也已经得到证明。
“北极最先变暖,变暖速度也最快。”霍尔曼博士说。“面对将要发生的情况,如果我们不想措手不及的话,就必须研究北极。”
这个地区冰川的情况是众所周知的。巨大的空斯维根(Kongsvegen)冰川距离新奥尔松的海岸只有几英里,它正在迅速缩小。北极熊的困境同样为人所熟知,它们是斯巴尔巴德群岛上一个清楚而现实的威胁,就连科学家们去计算鸟巢的数量也变成了一件危险不过的事情,他们不得不带上一把点44马格南手枪。
但是,全球变暖仍会带来一两个惊奇,只要去问问尼亚·怀特利和山姆·拉斯特里克就知道了。这两位生物学家来自威尔士班戈大学,他们经由特罗姆瑟(Tromsø,挪威大陆城镇,紧邻北极圈内侧)来到斯瓦尔巴德。他们本来打算沿着特罗姆瑟的海岸线寻找片脚类,也就是长得像小虾的甲壳纲动物,却不得不和一日游的游客打交道,他们正享受着反常的温暖天气。
怀特利博士说:“我们穿着厚厚的北极保暖服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一个个家庭在海滩上烧烤,人们穿着运动短裤就跳进海里。”
新奥尔松同样有变化的迹象。与之相邻的峡湾在漫长的极昼里闪闪发光,前两个冬天,这里都没能上冻。但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罕见的风况和暖流注入造成的,而不是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
北极的大气看上去很清新,实际上却是污浊的。气流把污染物刮到世界的最北端,因此新奥尔松的空气过滤器上出现了黑乎乎的条纹。而且,这里的汞和工业化学物质(如阻燃剂)的指标比大南边那些生产它们的国家还要高。科学家们早就知道这些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到达最高等的掠食者,比如北极熊。现在,他们已经找到证据证明这些化学物质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挪威极地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吉尔·加布里尔森说:“我们发现那些受化学物质影响最重的海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觅食。作为科学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进行观察并指出这些变化。至于决定如何应对,则要依靠政治家和大众。”
首页图片由Kenyai摄
《卫报》新闻传媒有限公司2007年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