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强行进入越南海滨城市芽庄附近的一处隐蔽的仓库后,面对的是可怕的一幕:数千只经过化学处理的玳瑁海龟尸体标本堆积在他们面前。
越南警方对当地非法海龟交易网络展开的一系列突击搜查共查获约7000只玳瑁龟,总重10吨。这是有记录以来缉获非法海龟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大部分海龟原计划将销往中国市场。
为满足中国客户对玳瑁等海龟产品的需求,非法贸易日益猖獗。中越边境和菲律宾每年都有类似的非法捕获、加工和偷运海龟进入中国的案件。
根据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2012年发布的一份关于海龟贸易的报告,2000至2008年间中国占东亚整龟贸易申报总量的98%,且目前没有出现放缓的迹象。
2000至2008年间中国占东亚整龟贸易申报总量的98%
在中国文化中,海龟是财富和长寿的象征,玳瑁是民间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之一。讽刺的是,这种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地位却推动了对海龟产品的需求。龟壳不仅是备受推崇的装饰品,也是一味中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买得起这些产品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
全面濒危的海龟
海龟在维持海洋食物链平衡和生态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玳瑁海龟以海绵为食,有助于维持珊瑚礁系统的健康。海绵若不加控制,可能会威胁珊瑚的生存。
从东南亚到加勒比海,世界各地的热带海域都有海龟出没。目前,所有7种海龟都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
它们面临着来自人类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威胁。例如,沿海基础设施开发和珊瑚礁消失导致海龟筑巢海滩和觅食栖息地的数量大大减少。
海洋塑料垃圾的指数式增加也对它们构成了严重威胁。海龟经常把塑料当成水母误食,这会割伤它们或堵塞它们的肠道,并导致塑料垃圾吸附的毒素在它们体内积累。
此外,海龟尤其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将进一步侵蚀海龟的筑巢海滩,气温升高会导致孵出的幼龟性别失衡,长远来看会威胁海龟的繁殖能力。
也有一些来自人类的直接威胁。海洋捕捞,尤其是海龟产卵的海滩附近捕捞活动的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海龟意外被渔网捕获或缠住,从而受伤或溺亡。
包括海龟纪念品和工艺品、海龟肉和龟蛋等在内的全球海龟产品的消费和贸易则是一个更为紧迫的威胁。这种贸易对玳瑁龟的威胁尤为突出,它们美丽的背甲一直备受收藏者推崇。
在中国,消费者购买美丽的玳瑁产品作为地位的象征,并相信这些东西可以驱邪。野生救援和英德知公司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北海和三亚1500位居民进行的调查发现,17%的受访者曾经购买过海龟产品,22%考虑在未来购买。
非法海龟贸易
海龟产品的消费和贸易非常普遍,而且是全球性的。海龟的肉、蛋和龟壳在加勒比地区很受欢迎。在亚洲和东非沿海社区,人们也会捡拾和买卖海龟蛋,因为它价格低廉,是当地人蛋白质和营养来源。
日本历来是亚洲海龟贸易的中心。日本的玳瑁手工艺品行业,即所谓的“别甲”(bekko)行业使用的是从东南亚和加勒比地区进口的玳瑁龟壳。 1994年日本禁止进口新的玳瑁龟壳之后,中国取而代之成为玳瑁需求大国。
海龟蛋、龟肉、龟壳工艺品消费在东亚和南亚地区很普遍
由于中国周边海域中已经几乎没有海龟,中国市场的原材料供应主要来自“珊瑚礁三角”区域,即菲律宾、婆罗洲附近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域。在那里偷猎所得的海龟主要通过两条走私路线进入中国——直接从南海销往海南岛,以及途经越南走私进入中国。
中国对海龟产品需求旺盛,而珊瑚礁三角区附近渔民的收入水平低,这让海龟走私成了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
在菲律宾和越南,一只玳瑁海龟的价格低至仅70美元,但制成标本后可以在中国卖到1000美元以上。
海龟在海南岛或者越南加工成标本、珠宝首饰以及其他工艺品。在越南加工的成品随后会跨过广西省的中越边境,走私进入中国。
菲律宾的巴拉巴克岛是活海龟和死海龟贸易网络上的主要中转站。海南和越南是加工中心,广西和海南两省则是中国境内的主要分销中心。
除了这些传统的走私渠道,近来还出现了个人从加勒比等地走私玳瑁龟壳的案例,说明非法贸易网络正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境旅游,尤其是东南亚出境游的增长也让消费者更加接近海龟产品的供应方。
根据野生救援和英德知公司的调查,游客境外旅行时购买的海龟产品占海龟产品总销量的21%。而在这些游客中,半数以上是听从旅行团导游的建议,才购买海龟产品作为纪念品的,还有35%的人则是在网上的旅游攻略中了解到这些产品的。
因此,中国海关当局近年来报告了多起在机场截获归国游客携带海龟产品的案例。
亚洲玳瑁海龟的主要贸易路线
停止海龟贸易
非法贸易只是导致海龟面临困境的众多原因之一,但打击非法贸易对拯救海龟而言至关重要。
修复海龟的栖息地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栖息地保护也需要与经济发展之间做出重要的权衡。然而,遏制海龟产品贸易和减少偷猎可以从现在开始,如果能同时加强执法和提高公众意识,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就像保护鲨鱼和大象那样,从长远来看,提高公众意识也有助于建立针对其他威胁海龟的人类活动所需的政治势头。
几十年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保护海龟的迫切需要。全球范围内,所有7种海龟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所有缔约方都有义务采取行动打击一切海龟产品贸易,但各国在这方面的决心和能力却相差甚远。例如,帕劳和格林纳达等国允许在规范合法的市场交易海龟产品,主要面向游客。
中国把附近海域发现的5种海龟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依法禁止杀害、运输和买卖海龟。
政府为了保护海龟的筑巢栖息地,还设立了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是中国大陆仅剩的海龟栖息地,但过去几十年间,来该保护区产卵的海龟数量急剧下降,从每年数百只减少至仅有2到3只。
尽管有这些保护措施,政府还需大力提高公众意识,让人们认识到海龟所受到的威胁。2017年的调查显示。仅57%的受访者知道购买海龟产品在中国是违法的,其余则不确定或认为这些产品是合法的。
媒体和地方执法机关也普遍缺乏这种认识。四川的一位消费者甚至投诉快递延迟导致海龟肉变质,而媒体和警方都只关注快递服务,丝毫不提进口海龟肉是违法的。
提高公众意识
一些人呼吁将海龟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6年,以来自惠东国家保护区的黄细花为代表的10位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了这一建议。
今年,政府将海龟、以及白海豚和斑海豹定为重点保护物种。
提高保护等级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解决海龟栖息地面临的环境威胁,但提高惩罚力度有助于教育公众,让他们了解消费海龟产品是违法的,从而对从事非法海龟贸易的人起到震慑作用。
加强保护还可以让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边境执法机构集中注意力打击海龟产品走私。
中国鱼翅需求的下降已经对全球鲨鱼种群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象牙和非洲大象保护也在经历着类似的故事。通过减少中国的需求来打击非法海龟贸易可能会给物种保护带来另一个重大的突破。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