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于3月15日至17日举行的第40届波士顿北美水产展,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而延期,计划在年内另行择期举行。
美国在1月底开始禁止在14天内到达过中国的外国人入境,此前人们预计可能有九成中国企业缺席这个北美第一大水产展。它的延期可能意味着,中国水产企业得以暂时躲过了产品安全和生产稳定性被国际市场过分讨论猜想的舆论危机。不过,包括罗非鱼在内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水产品的困境,并没有因此化解。
“每年我们都会在这个水产展上基本确定一年40-50%的订单意向”,茂名市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升告诉中外对话。2019年,前去参展的中国展商曾达到近200家,占展商总数的约9%,涵盖中国主要水产企业。陈升表示,原本在展会进行的客户维护、回访和意向洽谈,现已改为在线沟通。而下半年的订单也要看疫情的发展。
传染性很强的新冠肺炎疫情于去年12月在中国爆发,并在全球蔓延。在严格的交通封锁和人员隔离举措下,中国疫情在3月上旬已经出现显著缓和。3月16日,现存确诊人数已经回落到高峰期的六分之一,并持续以每天过千人的速度减少。在同一天,疫情已经扩散至中国大陆之外的150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超过8.7万,首次超过中国累计确诊病例数。而在此5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宣布新冠肺炎进入全球“大流行”。计划于4月21日至23日举行的布鲁塞尔国际水产展,也已声明延期。
全球疫情,出口受挫
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国内水产品严重滞销。所有省市自治区均在在春节前后启动了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高响应,封锁了道路交通,关闭了公共场所,取消聚集活动,饭店堂食近乎绝迹。截至3月11号,距标志性的武汉封城一个半月后,对北上广55个重要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水产消费刚恢复至正常水平的48%。
产品卖不动,市场压力很快从消费端传导到国内育苗厂、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并伴随国外疫情加重,最终影响到出口。
中国水产流通和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在3月9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日韩欧美是中国近十几年的主要水产出口市场,但“当前对韩出口已经全部暂停,对日、欧、美出口均下降”。他认为“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出口量占其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的罗非鱼的市场变化,最能反映这轮考验之严峻。
原产非洲的罗非鱼,是河湖水中下层的淡水鱼,肉质嫩、刺少、产量高,在中国已有近30年的养殖史,主要养殖于海南、广东和广西。除了龙头企业,三地还有大量中小型企业和养殖散户。龙头企业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事后收购等形式与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养殖户紧密合作。
陈升3月21日在微信中告诉中外对话,受国外疫情影响,茂名恒兴3月计划发货的国外订单已有四成以上延迟,延后大约2个月,这些客户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菲律宾。同样作为国内罗非鱼龙头企业的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也面临类似情况,延期订单主要来自美国。
美国是中国罗非鱼出口的主要市场,每年进口中国罗非鱼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chinadialogue_image]
[/chinadialogue_image]
翔泰约50%的出口罗非鱼产品销往美国。新零售与电子商务总监刘子丹告诉中外对话,他们3月上旬发往美国的罗非鱼产品集装箱,在美港口通关时间较以往延长,因为需要查验距发货离港是否已满14天。3月10日,美国食药局(FDA)就已经因为疫情开始将大部分进口商品的海外检查改为本国口岸检查和审阅出口国政府提供的证明文件等,直至4月。可以预见,此举将再次拉长贸易周期。
因为提前做好了人员和生产流程的防疫工作,上述三家企业的工人在2月20日左右就已经正式复工。勤富公司到4月发货的国外订单签满了,但是由于国外疫情蔓延,老客户也无法签订长期订单,5、6月以后的订单还无法确定。
“没有订单或意向不能提前生产,因为不同市场需要的产品类型和标准不同,提前生产了不保证能顺利出口和销售。”陈升说。
与此同时,存塘的罗非鱼也逐渐长到了出口加工的尺寸。为了能及时清空鱼塘以进入下一个养殖周期,需要加工厂及时收购并加工冷冻,否则下半年整个产业链就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水产品压塘难卖的问题,农业部在2月底专门开展视频调度会商,推动加工企业复工复产。
罗非鱼一年可以养殖两季。海南民间组织“智渔”创始人韩寒告诉中外对话,根据海南罗非鱼品牌建设促进会的调查,目前海南已有约一成养殖散户因为不能顺利清塘,未能在新一轮养殖周期中正常投苗。
“如果订单延期超过2-3个月,压力会回到加工出口企业”,陈升说。第三季度原本是他公司几种出口产品大量上市时间,正常情况下整个加工行业在这时也都会加大原材料收购,提高产销量。加工出口,成为整条产业链健康运行的关键环节。
出口:先“可持续”起来的水产部门
中国养殖水产品产量占全球60%以上,除了供应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约有两成出口。出口水产品因为有进出口国海关检验检疫以及买家标准等,通常受制于更高的养殖环境和生产管理要求。
据可持续水产养殖认证机构ASC中国经理方清介绍,中国实现规模化养殖的企业中,有超过20%接受了ASC、BAP和ChinaGAP等第三方认证。这些认证分别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保障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等要求,并据此制定养殖规范。认证凭自愿,但也是获得国际市场信任、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方式。方清告诉中外对话,虽然没有公开的比例数据,这些接受可持续养殖认证的企业,产品出口居多。
据他介绍,如果以中国所有大大小小的养殖单元总数为分母的话,获得认证的比例还不足1%。具有绝对产量优势的中国水产养殖,常因为不时爆出高密度养殖出现病害、过量使用抗生素等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争取市场认可,在牡蛎浮筏养殖中减少易碎泡沫的使用,将虾的高密度养殖改为低密度盐田养殖以杜绝抗生素使用等,都是中国可持续水产养殖正在进行的尝试。通过多年养殖积累起技术和资本,并获得可持续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加工企业,是中国可持续水产养殖的标杆之一。
但是,这个产业在海外仍然面对着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来自其他产品的竞争。长期以来,美国进口罗非鱼中的约七成来自中国大陆,但是过去5年来中国对美罗非鱼出口量持续下滑。此外,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据UnderCurrent News的报道,2019年出口量比2018年下降了16%——这还是该年度中国出口美国的9大水产中下降最少的,虾类下降高达60%。由于涉及进口关税减免的中美贸易“第二阶段协议”因新冠疫情延期,而11月便是美国大选,对罗非鱼高达25%的惩罚性关税可能还要持续一年。
其他品类则跃跃欲试。由中国机构主办的“全球水产养殖大会”2月底发布的一份中国罗非鱼贸易形势分析写道:“(美国市场)来自其他低价位品类的竞争已经出现”,这些品类以越南的巴沙鱼和美国本地的鳕鱼为主。而未来一段时间,分析继续写道:“罗非鱼博弈将主要集中在价格上”。这对多数养殖户而言,自然不是好事。
中国大陆是全球第一大罗非鱼产区,产量占全球主产区产量约25%。同时,2019年中国大陆出口价还不到洪都拉斯、印尼等国的二分之一,在所有主产区中只比台湾略高。在短期内,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争夺中国大陆罗非鱼出口份额,但在当前市场价格形势下,产业链最前端的养殖户已经处在亏损边缘。 “现在整体养殖户没钱赚,有些还微亏。”勤富公司董事长周勤富在电话中说。
内销:可持续水产或推动中国养殖标准提升
用ASC方清的话来说,如果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都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的话,对水产行业的影响就不是三五个月的事情,而是三五年的事。
“(整个水产)产业上下游各环节都将出现改革和大洗牌。鲜活产品消费或将减少,一些养殖品种也可能被淘汰”,大连富谷集团总经理吕伟2月24日在一个水产养殖业在线会议中分享了他对疫情影响的观察。
这个判断,对可持续认证企业也同样适用。方清告诉中外对话,在黄海北部一个不愿具名的双壳贝类可持续认证企业,2-5月正是养殖周期中重要的分苗期,工人如果不能及时复工最严重可能导致两年绝收,现金流需靠企业其他经营门类维持。所幸当前已经复工,国内市场需求正在回升,但出口形势还要看疫情发展。
为避免出口骤减影响公司整体经营,陈升的公司已初步计划把罗非鱼出口下调10%,对国际市场更侧重精深加工,同时推出更多可供国内零售的方便快捷产品。在维持国际市场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开拓,是当前罗非鱼产业的一个趋势。复工后的两周,翔泰的国内电商订单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未来一定会大量推国内销售”,周勤富在电话中说。在他看来,一方面出口的罗非鱼产品质量有保障,而且价钱不贵(国内电商平台冷冻整罗非鱼每斤约16-20元人民币);另一方面,相比国人传统上对活鲜的喜好,未来年轻人也更能接受冷冻产品。
近两年,中国进口水产品市场正在扩大,一些老牌出口企业的内销比例也在扩大。获得BAP认证的“中国虾王”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其水产品内销比例就从原来的20%提升到50%,其董事长李忠在2月底接受采访时表示,2020年内销比例会更高。
为了提升国内产品标准和质量,中国质检部门在2016年开始推动出口食品企业的“三同标准”,即在同一生产线上、以相同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两者达到相同品质。这个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内销产品标准和质量低于出口产品的政策,将有助于国内相关产业全面引入国际标准和先进管理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周勤富认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水产品标准提升。
(感谢青岛海洋生态研究会为此文提供的大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