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1 年起,以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储量而闻名的挪威将自己重新打造为海洋环境捍卫者。可是,随着挪威政府在海底大陆架进行商业开采并重启油气勘探,它正在逆转自己曾许下的环境承诺。
挪威曾承诺到2025年前,对其 100% 沿海水域实行可持续管理,并鼓励其他国家通过“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High-Level Panel for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这一全球性倡议共同加入到这一行动中来。到2022年,共有17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协定,代表了全球46%的沿海水域面积。
他们根据全球250位专家历时两年得出的科学结论,雄心勃勃地想要实现更高质量海洋管理。另外,小组还征集了业界、金融界和民间社会135个组织的意见。
在2020年的一份报告中,海洋小组的专家顾问得出结论认为,油气勘探和深海采矿等活动“很难符合可持续海洋经济的定义”。因此,他们鼓励大力投资碳储存、海洋可再生能源生产等可持续产业。
但与专家意见背道而驰的是,挪威正在推进一项加强海底矿产和油气资源开采的战略。今年六月,挪威新签发了总值185亿美元的开采许可证,以扩大海上油气开采。
同月,挪威还提出要开放28万平方公里海床——相当于爱尔兰和英国的国土面积之和——进行深海采矿,而这一新兴产业或将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未知的灾难性影响。
编者按
本文发表后,1月9日,挪威议会通过了深海采矿的提案。报道指,暂时未知深海采矿将会何时展开,而每项开采项目仍要经过议会逐一审批,才能进行。
六个月后,推进深海采矿的提案得到了挪威议会跨党派的支持,这意味着挪威很可能将启动海洋稀有金属商业化开采。
深海采矿
此前,从未有任何国家或者企业成功进行过商业化的深海采矿。
1月4日,挪威议会的辩论和投票表决会做出决定,是否进行该计划。如果通过,挪威政府将于2024年宣布进行商业级矿石探采的具体区域。开采地将分散在巴伦支海(Barents Sea)、挪威海(Norwegian Sea)和格陵兰海(Greenland Sea)的三个不同的地点。
据挪威石油和能源部称,多家挪威企业——其中大多具有近海油气勘探经验——已经对海底采矿表示出兴趣,并有可能会申请勘探许可证。今年三月洛克海洋矿产公司(Loke Marine Minerals)收购了美国军火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的深海采矿子公司英国海底资源公司(UK Seabed Resources)。如此,这家挪威的初创企业便成为了另一家有可能依据挪威《海底矿产法案》申请勘探许可证的企业。
挪威j近海管理局(Norwegian Offshore Directorate)近期开展的勘测显示,这些地区存在大量铜、钴、镁和稀土矿藏,并且主要存在于锰结壳中和不活跃的热液喷口处。
锰结壳是富含矿物质的硬壳包裹在岩石构造表面并经过数百万年积淀而成,而喷液沉积物,则是在热泉穿过海床上涌时溶解的金属和矿物质析出所形成。
尽管挪威的深海采矿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议使用巨型挖掘机来切割、研磨海底开采出的富含矿物质的矿石,并且已经设计出了这样的机器,每一台都有约15米长,3到4.5米宽,约270吨重。
挪威政府希望,通过开采这些资源可以为其发展电动汽车电池、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等绿色技术提供所需的矿石供给。
挪威石油和能源部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海底采矿活动必须做到审慎和安全,并充分考虑环境影响。”
但生态保护人士表示,划定的很多区域内都存在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很可能受到开采活动的负面影响。绿色和平北欧分部(Greenpeace Nordic)的丹尼尔·本特松(Daniel Bengtsson)表示,其中靠近北冰洋扬马延岛(Jan Mayen Island)的一个区域是著名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那里是鲸鱼的迁徙地,是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觅食地,那里对于海鸟也十分重要。毫无疑问,这个区域非常敏感,”本特松表示,并且他还补充说,人们也越来越担心采矿可能会影响海洋的碳存储能力。
挪威政府目前正在对划定的开采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中是否存在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vulnerable marine ecosystem,简称VME),即被深海海绵、冷水珊瑚等动物构成的水下森林覆盖的海底区域。
有关划定的开采区域内是否存在VME的结论,将在今年夏天之前得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环保人士将发起保护运动,要求根据其生态重要性加以保护。
世界自然基金会挪威办公室海洋部负责人的弗雷德里克·米勒(Fredrik Myhre)警告称,我们对于这些区域还不够了解,甚至无法评估开采可能带来的损害。“在不了解深海以及深海生态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如此大面积地开放开采,在我看来,这是挪威现代海洋管理中最大的耻辱,” 米勒说道。
全球反对深海采矿的声音同样日益高涨。已经有来自44个国家的750多名科学家表达了他们对不可逆的栖息地丧失、局部灭绝、噪声污染等环境影响的担忧。不过,最令人担忧的是沉积物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这可能给野生动物和商业捕捞带来负面影响。包括巴西、加拿大、英国、法国和瑞典在内的至少20个国家的政府已经呼吁,在进一步的研究对海洋生命受到的潜在影响做出评估之前,出于谨慎,应暂缓全球海底矿产开采。包括宝马、谷歌、三星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已经承诺不会在产品中使用来自深海采矿的材料。
科学家表示失望
包括深海采矿提案在内,挪威近来在海洋资源开采方面的多项政策,令谏言的专家们失望。他们曾花费了数月,跟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提供建议,谈论如何创造可持续海洋经济。
“我非常愤怒,”瑞典斯德哥尔摩韧性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的环境科学家、海洋小组专家顾问亨利克·奥斯特布鲁姆(Henrik Österblom)表示。“这个机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他说,但现在“一个国家不顾其收到的所有建议……这一切感觉像是彻头彻尾的浪费时间,仿佛我们只是旁人政治游戏中的棋子。”
挪威驻海洋小组特使、与挪威前总理埃尔娜·索尔贝格(Erna Solberg)共同创建该小组的维达尔·赫尔格森(Vidar Helgesen)表示,应该有一个正式的机制来追踪各国的承诺。
目前担任诺贝尔基金会(Nobel Foundation)执行董事的赫尔格森表示,他曾经提议建立一个独立的实体,定期对各国2025年目标的落实进度进行评估。这一建议并未被签约国采纳,因为部分国家希望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名为“追踪蓝色”(Tracking Blue)的2022年进展报告称,挪威几乎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而下一份进展报告将于2024年提交。
其他人也跟奥斯特布鲁姆一样感到失望。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渔业经济研究部主任拉希德··苏迈拉(Rashid Sumaila)表示:“很遗憾,目前的反应与我预期的完全不一样,根本没有承诺会遵循科学。”
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渔业科学家、海洋小组专家组主席、2020年报告作者之一彼得·豪根(Peter Haugan)表示,挪威近期关于油气矿产开采的决定让他“有幻灭感”。
挪威在采取措施保护本国水域方面做得也不够。米勒说道:“我们的确是一个海洋大国。”他指的是挪威的海域面积是陆地的六倍。不过,得到严格保护,不受工业化捕捞和其他采掘业影响的水域面积还不足1%。
除此之外,挪威继续允许向海中倾倒采矿废物(在大多数沿海国家属于违法行为)以及计划将三文鱼养殖规模扩大五倍(该产业被指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以及沿海污染)的做法都遭到了环境组织的批评。
挪威在海外却有一个好名声。今年九月,挪威签署了《公海条约》(High Seas Treaty)。这是一个旨在保护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水域海洋生物的新的联合国协定。海洋小组专家顾问、斯坦福大学海洋生态学家科莉特·瓦布尼茨(Colette Wabniz)表示,挪威为改善坦桑尼亚小规模渔业管理和公平提供资金的举动也值得表扬。
苏迈拉对此表示赞同,并表示,挪威投资培训了很多非洲的渔业科学家。不过,瓦布尼茨表示,“领导力体现在言行一致。很遗憾,挪威在其他某些方面堪称典范,但其国内政策却没有起到表率作用。”
当被问及挪威作为海洋领袖的承诺与其当前政策之间的差异时,挪威外交部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称,“挪威在资源管理方面一向有着审慎、负责、可持续的传统”,并将在未来的油气和矿产开采中继续秉承这一传统。
开放海底采矿,实际上会毁掉挪威的名誉。弗雷德里克·米勒,世界自然基金会挪威办公室海洋部负责人
该发言人补充表示,“落实海洋小组富有雄心的议程肯定会遇到挑战,而各国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但挪威完全致力于践行小组的承诺并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相信挪威会兑现这些豪言壮语。米勒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尤其是开放海底采矿,实际上会毁掉挪威的名誉,一个作为负责任海洋国家的名誉。如果我们要实现可持续的海洋管理,就必须改弦易辙。”
翻译: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