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的气氛中依然萦绕着一丝失望的情绪,正如笼罩这座中国东北部城市的雾霾一样,挥之不去。上周天津承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是11月份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COP16会议前的最后一次谈判。当然,对于中外对话的读者而言,会议的内容已经是老生常谈。除了不时闪过的些许希望(在融资、技术转让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以及UNFCCC执行秘书充满希望的话语)之外,大部分时间里谈判都停滞不前,相互间的不信任也由此加深。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美中两国却针锋相对。好吧,也不尽然:在联合国框架公约那如神学一般令人费解的论述中争议比比皆是。量化减排承诺(QERC)与量化限减目标(QELRO)之间的争议;“三可” (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MRV)与国际磋商和分析程序(ICA)之间的争议等等。而在外行看来,引人争议的就是数字,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计量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些数字阻挡了我们的进程。
中国反对以某种形式对其国内各项温室气体目标进行监测,然而却指责美国利用就这一问题进行磋商的机会阻碍其本国各项目标的推进。周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在与中外对话的交谈中这样说道:“美方不断拒绝就量化减排承诺(QERCs)进行磋商,相反却在MRV等技术问题上纠缠不清。他们认为,应该首先讨论这些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细节问题。”他接着说道:“讨论MRV,却不就各项目标进行磋商就好比是在你还不知道要测量什么的时候就谈论尺子的设计。”
然而次日却轮到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来指责中国言而无信。斯特恩在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向一群听众表示,中国谈判代表表现的“几乎就好像(哥本哈根)协议从来未曾存在过一样”。斯特恩的代表乔纳森·潘兴认为,中国已经背离了之前签订的有关公开透明的各项协议,并对《南华早报》表示:“目前我们在此次谈判中所看到的情况就是,各国都非常谨慎,都表现的非常不情愿,不愿报告,而不是不愿采取行动。”
那么,双方的这些互动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公开透明在这场迷局中所占的分量其实并不像潘兴所说的那么重。相反,美中两国如何将各自国内的减排承诺正式化和国际化,以及这些承诺在未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中所发挥的作用等问题才是争论的关键所在。换言之,与其说是计量的问题,还不如说是数字的问题。
这里还有一些数字:正如中外对话的读者记得的那样,去年,中国制订了国内减排目标。到2020年其经济碳强度——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戴维·柯恩-达努奇所做的一份新的分析报告称,这表明与之前的趋势产生了较大的偏离:中国之前的国内目标是实现37%的减排。这份研究认为,假设在下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些雄心勃勃的政策依然有效的话,中国将超额完成任务,碳排放强度降低将达到48%。
为了快速实现这些目标,中国的一些省份最近开始大规模拉闸限电。然而,透过重重迷雾,仅在天津我们就能发现不止一个低碳发展和创新的例子。在渤海湾IGCC)电站。该电站将于明年投入运营,并将在下一个阶段的设计中采纳碳捕获与储存技术(CCS)。的滨海开发区,中外对话看到绿色煤电项目正在施工。该项目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50兆瓦)全规模的集科研、开发、示范于一体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与此相反,美国则承诺到2020年实现整体排放比2005年降低17%(相当于在1990年的水平上降低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气候变化进行立法。然而,尽管有来自总统的不懈支持,气候立法的前景却依然毫无头绪。虽然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各州可以依照现有的污染管理条例,同时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最近的一份研究也显示接近目标“从技术角度而言是可行的”。然而,即便是在最激进的情境下,要想实现17%的减排目标也是不可能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其他国家对美国是否认真对待其减排目标缺乏信心。
鉴于这种情况,美国在天津会议期间咄咄逼人的态度就显得有些奇怪。而中国在这种策略面前丝毫不为所动就不足为奇了。相反,这很有可能只会激起愤怒。(曾帮助组织了由中国学者及多家NGO联名签署的致斯特恩的公开信的社会活动家、学者文佳筠表示,“先不要说公开透明的问题,让我们先说说责任感的问题。会谈的时候乔纳森·潘兴在哪里?”)一位中国朋友打了一个比方:他看到天津当地居民将一个非常狭小的停车场当作了网球场。由于场地狭小,打球的人接发球的时候不得不非常小心,否则就会将球打到街上。他说,停车场局促的场地就好比谈判的有限时间——风险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承诺期限之间的差距”,而是联合国的议程已经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场无谓之争。他认为,美国在谈判中所采取的立场已经将球打飞了。
那么,美中两国能否打破僵局?WRI气候及能源项目主任詹尼弗·摩根认为,美国首先需要使其数字具有确定性。“奥巴马总统需要澄清的是,美国将会实现其17%的减排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纳入联合国框架公约,以此(表明)美国仍然支持制订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摩根向中外对话表示,“他需要说明美国打算怎么办:虽然他在《滚石》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已经透露了一些,但是我认为,世界各国需要直接听到总统说这番话。尽管美国今年通过立法不太可能,但是总统仍继续致力于此事的立场将有望建立某种信任。”
这能建立起所需的信任吗?虽然这么做或许可以平息人们对美国像从前一样,本年度会议的主办方墨西哥与另外两个马上就要举行重要会议的主办国南非和巴西,需要同欧盟合作,做好准备来提升该国自身的地位,并在国际上占据领导地位。这其中的某些方面需要让美国和中国也加入进来共同寻找对策。半途而废的担心,但是这很有可能还远远不够。或许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前的僵局恰恰能够提醒我们其他国家也存在于这一过程中。摩根说:“我认为欧盟同几个主要国家一道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努力。如果他们希望多边合作体系向前迈进
周四,欧洲的环境部长们将就数字进行讨论,尤其是将探讨是否单边地将欧盟的减排目标从到202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降低20%升至为降低30%。作为低碳领导地位的象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山姆·吉尔:中外对话副总编。
图片来自中国石油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