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世界观察研究所的《2011年世界状况报告:滋养这个星球的创新举措》。本站经授权予以发表。该报告全文请参见《地球暸望 》(非美国读者版)及《世界观察》(美国读者版)。
上世纪70年代,从印度到印尼的水稻普遍受到水稻草矮病毒的威胁。对此,科学家们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艰苦研究,对17000余种栽培和野生样本进行了过滤后,发现在印度北方邦贡达附近的一种野生稻含有一个可以抵抗草矮病毒的单体基因。今天,含有这种印度野生稻基因的杂交品种已经遍及亚洲各地,种植面积达到11万平方公里。
更近一些时候,90年代木薯花叶病毒袭击乌干达,造成70%到100%的绝收。然后木薯褐条病毒接踵而至,又造成该地区10%的木薯感染。经过三次创新后,当地研究机构和农民合作,开发出改良的抗病木薯种植材料,并把改良的栽种方法和后期加工手段推广给大多数农民。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基因多样性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有一个基因的“工具箱”可以抵御作物生产面临的各种威胁。然而,在20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农作物已经丧失了75%的基因多样性。如今还在广泛种植的作物只剩下了150种,而其中的3类就在植物提供的热量中占据了60%。在很多国家,农作物基因多样性的情况都江河日下,这造成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膳食的贫乏。最近的调查显示,世界上40%的国家,三分之一以上的儿童由于食物不足或低劣以及关键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而发育不良。
全世界有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其中包括许多孕妇,这个比例在西南亚占到四分之一,非洲占一半,美国占三分之一,欧洲占四分之一。贫血每年在亚洲造成6.5万人死亡,全世界还有1亿到2.5亿儿童患有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症。
遏制这一趋势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恢复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比如,稻田本来一直是食用鱼类的重要养殖场所,同时生活在稻田的鱼也有助于养分的循环和虫害的控制。但很多农药对鱼都是有毒的,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农药的使用开始增加,稻田中的有益鱼类就开始大大减少。病虫害在单一作物种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它们有充足的食物,却没有制约其生长的天敌。最终,病虫害对农药的抗药性势必增加,除非农民们使用新的农药,灾害必然蔓延。
摒弃农药的同时要把鱼请回稻田。中国江苏省就是这么做的,结果稻田水产养殖迅速发展,从1994年的5千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11.7万公顷,包括稻/鱼共作、稻/蟹共作和稻/虾共作等多种形式。稻米产量增加了10%到15%的同时,最大的收入来自水产,平均每亩稻田的水产品产量为50公斤。额外的收益还包括农药使用量的减少和疟疾发病率的下降,因为鱼吃掉了蚊子的幼虫。
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益处,包括提高产量,降低作物歉收的风险,还有少生杂草、减少劳力需求和水土流失等。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显著的增效作用,比如用豆科植物和野草来吸引和驱逐寄生虫和害虫。这种“推挽式”系统最近在肯尼亚的玉米种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究者们发现,饲料和保持土壤的草类(如象草和糖蜜草),可以吸引玉米螟类,让它们在自己身上而非玉米植株上产卵,同时金钱草等豆科植物则可以作为驱逐者,把螟类赶走。金钱草还是一种强有力的固氮植物,释放出根系变异化学物质,有助于控制寄生杂草独脚金的生长。
夜幕降临的头一个小时里,象草还会释放出吸引性的化学物质,而此时正是螟类寻找宿主植物产卵的时候。等卵孵化时,80%都是死的,因为这种植物还会产生一种粘液,把幼虫牢牢粘住。
即使很小的一块地,引入可持续农业方法也能得到可喜的回报。作物多样性的增加就意味着人们食品多样性的改善,包括来自奶牛的牛奶和其他动物产品,来自稻田水产和鱼塘的鱼类蛋白,以及自家院里养的家禽和猪只等。随着产量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增加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直接的益处,特别是儿童和妇女。
一种耕作方式的核心是增加苗床的数量,这(经过劳动密集的建设之后)可以提高(土壤的)水分涵养能力和有机质的含量。这些苗床的生产力和多样性都很高,还能够在旱季市场蔬菜供应不足的时候维持蔬菜的生长。
一项FARM-Africa项目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主要从事在小块苗床上进行土著蔬菜的复兴和推广。他们把500个小型农户分成20组,每户都在20个一样大的苗床(总共半公顷)上种植苋菜、豇豆、茄子、菠菜、羽衣甘蓝和圆白菜,他们的收入要比种植常规蔬菜好得多,同时少用50%的肥料和30%的农药。单户农民每年可以收获五到八茬的苋菜和茄子,年收入可以高达3000到4500美元。
那些在耕作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友好方式的农村人口,可以吃到更多种的食物,这对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这反过来让大人更有干劲,让孩子们能够上学并且集中注意力学习。因此,可持续农业对自然、社会和人力资本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不可持续的农业方式则会侵蚀子孙后代的这些资产。
本文由Slow Food USA组织的凡妮莎·阿卡拉改编自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朱尔斯·普雷蒂教授的著作。
本文节选自世界观察研究所的《2011年世界状况报告:滋养这个星球的创新举措》。本站经授权予以发表。该报告全文请参见《地球瞭望》(非美国读者版)以及《世界观察》(美国读者版)。《2011年世界状况报告:滋养这个星球的创新举措》©世界观察研究所2011年版权所有。
首页图片来自Lollie-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