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最紧迫的环境议题是城市空气污染。这是我浏览“中外对话”网站上最受欢迎的文章之后得出的不科学的结论。读者们可以自己排一下序,作为帮助,以下列出了今年中外对话10篇点击率最高的文章。
重庆生产沃尔沃汽车,成都生产福特汽车,珠三角生产便携式电子设备:这都需要大量金属。怎样才能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铜、金需求?办法就是在西藏高原开矿。加布里埃尔·拉斐特探讨了在西藏高原开矿所造成的影响,该文章名列今年的“中外对话”点击量排行榜第十位。
7月在京沪铁路上发生的动车相撞事件被很多中国评论家解读为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致命后果——“一昧追求快速的经济增长而牺牲了质量和安全”。唐昊在本文中分析了这些争论。同时,请不要错过吕宗恕的文章《中国高铁神话终结?》。
由于中国城市持续不断的烟霾天气,今年人们对政府空气污染报告数据的争议声高涨。徐安琪分析了九月的新闻,这些新闻称中国环保部最终将把微小颗粒物PM2.5这种“全国最具毁坏性和传播性的污染物之一”纳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过去两年里,北京官方公布的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和一级优的天数超过80%。然而美国使馆的监测数据则显示了不同的情况:北京空气质量“不健康”天数超过80%,而且“有害级”天数远远多于良好。安雪峰对这一具有争议效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文章是奥利维亚·博伊德和孟斯对他进行的跟踪报道。
另外一篇有关空气污染这一主题的文章:刘璇调查了北京交通拥挤问题以及意在限制首都道路新增机动车辆的政策。这些举措是否规模太小了?是否实施得太晚了?
《仇岗卫士》是一部纪录片,后来获得了一项奥斯卡提名,它记录了一群安徽村民反抗当地一家化工厂的故事,村民指责该化工厂排放的废弃物导致了庄稼歉收、鱼虾相继死亡和村里异常的癌症高死亡率。今年早些时候我采访了该纪录片的导演美籍华人杨紫烨,她导演了2006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颍州的孩子》。
八月一个绿色倡导者组织声称,这个全球电子巨头的中国供应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孟斯对此进行了报道。并请参考刘鉴强对马军的采访《苹果的行为没有任何改善》,还有该绿色倡导者组织最新的:《苹果与中国环保NGO会谈交锋激烈》一文。
中国十二五计划在今年早些时候开始生效。计划的核心是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的问题,特别地,是以对新兴低碳产业给予支持的形式提出。文中,黄心薇提问欧洲该如何作出建设性的回应。
水是无价的资产,而我们却肆意地耗用。我们在The Browser网站工作的朋友在其网站上重点推荐了这篇精彩且分析深入的文章——由詹姆斯·G·沃克曼和蒙哥马利·F·赛蒙斯撰写的4篇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这为“中外对话”带来了很多新读者。
毫不吃惊。这篇颇深具影响力的、有关北京雾霾天气以及民众对官方空气质量“误报”的争议的文章名列排行榜第一位。争论仍在继续:请继续关注新的以你那里更多关于北京污染问题的消息和分析。同时,祝愿大家过个开心的、没有污染的假期!
翻译:张迎迎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