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可持续发展:中国掉队了吗?

若教育培训和其他激励机制得不到进一步的完善,那么在可持续发展上,中国恐将落后于其他国家。
中文

对于关注可持续性问题的人士来说,中国无疑是个令人困惑的案例:今天还在以每周一座的速度兴建火力发电厂,明天就启动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树造林计划;风能和光伏太阳能设备生产能力位列世界第一,按理说应该有利于降低低碳技术的成本,但设备质量低劣、政府补贴扰乱市场等问题又广受诟病。

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于中国人自己——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以及政府的行动,而政府的行动又可以分为“胡萝卜”和“大棒”两个方面。胡萝卜指的是通过教育和其他激励机制鼓励个人和商业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行为,而大棒则意味着用法律法规监管有违可持续性原则的行为,并对违犯者予以惩罚。

如果以上这些可以被称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种子”,那么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呢?

能源强度

世界各国的公司通过将生产制造活动转移到中国来降低其成本,并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却导致了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一直建立在高能源密度之上。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只有将以劳动力投入和重工业为依托的经济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才能逆转这一形势。出售创意、服务、技术和技能比基础制造业更具附加值,能源密度也更低。不过,这要求长期致力于研发,并养成创新的习惯。

最能反映能源密度的指标之一便是“单位GDP能耗”,它检验的是一国生产一美元GDP要消耗多少能源。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已经有所降低。不过,中国要达到德国和日本等高能源效率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并为目前正在实施的五年计划(2011年到2015年)制定了能源密度降低16%的雄伟计划。

虽然中国的能耗正在降低,但其步伐却有所减缓;即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认为中国要用二十年时间才能赶上德国和日本的能耗水平。但如果中国的能耗降低的速度继续放缓,这一进程可能至少要用四十到五十年时间才能完成。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中国经济迟早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目前强调对高能耗产业投资的策略必须得到修正。

商学院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的供应商和企业主越来越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他们的商业思维之中。但对可持续性在管理等方面的价值和益处,中国未来的商业领袖们究竟接受了多少教育?

Huang的研究证明,中国在商业管理课程中教授可持续发展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该研究表明,美国商学院开设可持续性课程的可能性高出中国商学院24倍。而且美国商学院每所学校必修课(1.56)与选修课(4.36)中与可持续性有关课程的比例均高于中国(分别为0.23和0.53)。此外,美国商学院本科(1.33)和研究生(4.59)阶段开设可持续性相关课程的可能性都高于中国的商学院(分别为0.29和0.47)。

研究还发现,中国商学院主要依赖课本和作业等教学方法,而美国商学院则更注重讨论和案例研究。已有研究证明,案例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得以自由地、以批判性的态度参与实际问题的讨论,学习效果更佳。

不过,要将可持续思维融入教学课程中,中国需要克服那些阻挡改革的障碍,比如商学院中设施的缺乏和关键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

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创新对于创造新形式的价值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波特和克雷默在著作《创造共享价值》中指出,通过重新思考产品和市场,重新定义价值链生产活动,促进区域集群发展,企业可以创造共享价值(2012)。在重构价值的模型中,创新能力在战略思维和设计思维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我们可以用两个统计指标来衡量创新。一是专利密度,以每百万人口申请的三方专利家族数来衡量。另一个是研发密度,考量一国国内研发总支出与GDP的比。

令人忧虑的是,中国在两个指标上的排名都不高。中国的专利密度仅为每百万人口0.65件三方专利家族,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3年年报调查的国家中接近垫底。相比之下,排名靠前的国家每百万人口三方专利家族数量超过了50件。


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3年年报

从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方面来看,中国的这一数字为1.77%,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中位于中游。这一结果仍大大落后于那些研发活动支出占GDP比例超过3%的排名靠前的国家。如下图所示:


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3年年报

由于中国人口数量众多,且半数为农村人口,专利密度指标或许存在失真的情况,而且中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过去十年中也呈现稳步提高。尽管如此,上述研究结论还是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中国距离创新能力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该项研究还表明了,在短期及中期,中国在向更可持续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将严重依赖进口西方的技术,无论是清洁燃煤、废水处理还是高效生产机械制造。

翻译: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