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江民生(音)把船泊在鄱阳湖东岸的都昌县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要在这里困几个月。打鱼为生的他家在鄱阳湖中心的一个岛上,而鄱阳湖曾经一度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水体。但上个月提前到来的旱季打了江民生一个措手不及,4000平方公里的鄱阳湖一夜之间变成了一条窄窄的河沟,江民生只能眼睁睁地困在都昌县直到降雨来临。已经在鄱阳湖打鱼三十年的江民生熟知湖水的自然涨落。但自从鄱阳湖支流长江上的三峡工程竣工之后,鄱阳湖就变得难以预料了。
唯一不变的就是旱季到来的时间一直在提前。地方政府水文局(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数据显示,在2003年到2013年间这一地区旱季开始的平均日期是10月27日,比1952年到2002年间提前了五周。2012年,降雨稀少导致旱季开始时间比去年提早整整一个月,十二月水位达到创纪录的7.5米低位。鄱阳湖周边城镇乡村的一百万居民正经历缺水之苦。都昌县有七台水泵日夜开动从湖中取水,用蛇形的橡胶管引入城镇。那里仍有13万居民依靠面积不断缩小的鄱阳湖为生。
“变化太大了,”渔民江民生站在船头说。他的木质平底船停在鄱阳湖咖啡色的水面上,他那刚蹒跚学步的孙子坐在用马口铁和防水帆布围成的简陋船舱里拿着一只塑料卡车模型玩儿着。一只电炉和一口砂锅就是江民生一家的临时厨房,钉在墙上的半只塑料瓶里装着全家人的牙刷。
五十二岁的江民生面色黝黑,常年的风吹日晒给他留下满脸皱纹。他说由于水位下降,他们家今年的收入只有三万多元(约合3000英镑),是去年的三分之一。“今年七月份水位就开始下降,之后就捕不到鱼了,”他说。历史上,九月和十月是渔民的“黄金时段”。现在却有很多渔民不得不到别的地方谋生。渔民本应享有政府补助,但据江民生说补助已经多年没有发放了。“我只会打鱼,所以也找不到别的工作,”他说。
江民生说最早鄱阳湖旱季提前的时候正好是长江三峡建成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东西绵延1.5英里,横跨整个长江长度的一半,发电量是胡佛水坝的十倍之多,世界上其他的水利工程项目无出其右。鄱阳湖上承四河之水(赣江、抚河、信江、修水),下接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储水之后长江水位猛降,导致越来越多鄱阳湖水流入长江。
“很多省份显然受益于三峡大坝发电,但江西省的鄱阳湖却为此付出了代价。” 总部位于南昌的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负责人廖国朝表示。
地方门户网站都昌在线总编、鸟类爱好者袁奇一直密切关注鄱阳湖水位情况。他认为都昌县居民临湖而居却没有水喝这一事实极具讽刺意味。他带我们参观了湿季时候的湖床。龟裂的泥滩一望无际,长满淡紫色野草的土丘上随处可见贝壳残渣、打结的渔网和塑料碎片。
鸟类群落和生物多样性
但鄱阳湖的旱季也孕育着生命。水位下降之后露出了湿地,为亚洲其他地区的候鸟提供了栖息之地。共有八十七种鸟类在此过冬,其中包括世界上近一半的鸿雁以及98%的白鹤;而白鹤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更是在鄱阳湖过冬的11种濒危物种之一。
非官方数据显示,鄱阳湖过冬的鸟类群落每年都在缩小。与十年前相比,如今在此过冬的候鸟数量只有十分之一。水位下降意味着食物减少。与此同时,水位下降也给受珍禽价格飙升的诱惑的盗猎者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在泥滩上张开长达几公里的大网,不分品种不分大小地大肆捕猎。
鄱阳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除了白鹤之外这里还栖息着濒临灭绝的江豚——过去曾激发过政府的保护行动。1996年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鄱阳湖生态文化“明珠”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地位(鄱阳湖目前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候选者名单之列)。近年来,政府认为应该对鄱阳湖的自然风光进行商业开发。2010年江西省政府投资10亿元(约合1000万英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今年11月,鄱阳湖游客人数达到23万,较去年同期增长三成。
不断下降的水位已经引起江西省政府的关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水位下降可能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江西省政府已经提出在湖口安装水闸,减少从湖中涌入长江的水量。
“这个提案确实对江西省有利,” 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的廖国朝表示。“但争议在于,它会加剧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缺水情况……比方说,如果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水位过低的话,那就有可能造成海水倒灌等严重的问题。”
但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个方案会导致鄱阳湖在旱季的时候水位过高,这样一来也就破坏了候鸟栖息的湿地。虽然面临反对的声音,这个方案仍然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批,只待农业部、林业部和环境保护部的批准。
都昌在线主编袁奇认为,问题的原因部分在于官方存在利益冲突。“鄱阳湖周边地方政府高度重视GDP增长,”他说。“以都昌县委书记和县长为例,他们不在乎政策对十年之后环境的影响,他们只关心今年GDP增长了多少,创造了多少就业,新建住房情况怎样。”袁奇还指出,湖水面积缩减之后,湖床就成为了可以开发的土地。官员都想趁此良机增加财政收入。
夏可宇对此文亦有贡献
翻译: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