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易遭受洪涝以及其他与水相关的自然灾害的地区之一。仅在过去三十年间,亚太地区就有17亿人口遭遇了洪涝灾害,并造成经济损失将近2220亿美元。到2050年,亚太地区包括达卡、加尔各答、上海、孟买、雅加达、曼谷和胡志明市在内的40多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将变得极易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和基础设施也将因此面临严重的损失。
一直以来,各个城市都以投资兴建水坝和防洪坝等“灰色”基础设施工程作为防洪应急预案。然而,这些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更新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建设水坝和防洪坝是为了解决某个地方特定的水资源管理问题,这也使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有可能被扩大。此外,灰色基础设施建设也常常伴随着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的可用水量减少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并最终导致环境恶化。
相比而言,绿色基础设施则利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来管理水资源及相关风险。也就是说,在城市中利用植被、森林、绿地、绿色屋顶、渗透性路面来保护居民和建筑免受洪涝的侵害。此外,绿色基础设施还会带来其他益处:例如,城市绿地不仅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游憩场所。与灰色基础设施不同的是,由于具有再生特性,绿色基础设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体现出它的价值,比如水质净化的附加功能。
在欧洲,欧盟委员会提倡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防洪防汛的替代解决方案。哥本哈根、汉堡和鹿特丹等城市已经采用了这一方案,并为亚洲城市提供了现实经验。
哥本哈根已制定暴雨管理方案,为未来20年间应对极端降雨事件、减少相关经济损失提供指导策略。若没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在未来100年间,极端降雨预计会给当地造成20多亿欧元的经济损失。而这一新方案提出的应对策略成本则相对较低——在80万至11亿欧元之间,经费来自公众(税收和城市公用事业费)和私人投资。该方案提出的应对策略包括:通过管道和排水渠将雨水排到湖泊或海洋中;利用绿地和停车场作为临时的洪水调蓄地。
然而,由于哥本哈根缺少财力,没有能力一步到位地在全市推广采用上述应对措施。因此,暴雨管理方案就应当优先开展的项目提供了相关指导意见。方案建议:根据经济损失情况判断城市中哪些地区最易遭受洪涝灾害;在不给周边地区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哪些地区容易实施应对措施;哪些项目可结合城市建设新动向,连同改建项目一并施行;哪些地区可以实现协同增效,例如,通过绿地来净化污水,减少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
在德国汉堡,城市发展与环境部同汉堡水务公司(Hamburg Wasser)联手启动了雨水基础设施应对(RISA)方案。该方案意在实现防洪防汛,加强水资源保护。方案的预算为175万欧元并将广泛招募专家参与制定雨水综合管理方案,而这些专家将覆盖交通规划和土木工程等多方专业领域。
2013年,RISA推出了多个试点项目,其中包括德国首个“雨中娱乐场”。该项目在为儿童提供嬉水场所的同时,也能够将地表径流引入至地下蓄水层中,达到防洪的效果。未来,建筑施工还将以这一雨水综合管理方案为指导,利用蓄水池、停车场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后再将其排放;暴雨时还会利用体育场等绿地蓄存雨水。
鹿特丹正注资1亿欧元(包括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开展暴风雨防范项目,其中包括对雨水系统进行升级。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地下蓄水区,该地下蓄水区也可以作为停车场使用;利用公共场所的水景广场对雨水进行临时储存;鼓励人们用植被代替花园中的铺砌材料。
欧洲城市为亚洲城市提供了五大借鉴经验。第一,判断出最需要开展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的地区,确保其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第二,寻求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与经济环境的相关性,将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三,将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城市和地区统一发展规划。第四,调动当地市民和专家参与,实现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的产权化。第五,为测试绿色基础设施技术的公司,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就业。
翻译:程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