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报告称中国在拉美环境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双方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无疑将对拉美的社会及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文
今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近十年来中国和拉美关系日益紧密,拉美从中获益良多,但中国在拉美地区不断扩大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也给当地带来了失业和污染等严重的社会与环境问题。

这份题为《中国在拉美:南南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训》的报告由波士顿大学全球经济治理行动计划(GEGI)撰写。报告指出,中国在拉美地区密集的农业和采掘活动不仅造成水资源供给的巨大压力,还使当地的滥砍滥伐现象和温室气体排放更趋严重。报告还强调了中国与拉美地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

中国的矿业、水电铁路企业正在拉美大肆进行开发。报告称,尽管中国企业经验不足,并且国内监管薄弱,但与许多在拉美地区活动的其他国际企业相比,这些中国企业的行为却未必糟糕。

报告认为“中国不应对拉美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负主要责任,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应重视并减少给环境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将有助于维系中国与东道国的良好关系,减少海外投资的潜在风险。”

拉美:出口水资源与进口碳排放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十多年来,中国的投资者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已超过1200亿美元,高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贷款机构。2005年以来,中国对拉贷款同比增幅超过20%。

大部分的投资来自中国的国有政策性银行,项目涉及大坝、公路、港口和矿区等。报告称这些项目是加剧拉美地区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报告指出,仅2012年一年,拉美地区对华出口产品中‘嵌入’的水量大约为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美洲最大的淡水湖尼加拉瓜湖的水量)。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大宗商品价格迅速攀升,许多拉美国家都把原材料出口放在了首要位置。石油、天然气、铜和大豆等商品的出口给拉美国家带来了巨额回报,缓解了收支差额问题,甚至给一些国家带来了贸易顺差。但当地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由于人口众多,中国的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政府也一直将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在过去十年里,拉美地区对华农业出口翻了一番。产自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经碾压制成豆粕,成为中国广泛使用的牲畜饲料。

巴西每年将82%(约3200万公吨)的大豆出口到中国。近几个月来,巴西饱受干旱困扰。种植经济作物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当地农民转而采用转基因技术和强力杀虫剂等更加集约化的种植手段。

2013年中国政府不顾部分民众的反对,取消了转基因食品进口禁令,巴西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量大增。拉美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十分松懈,农作物和化石能源的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高,从而给予大企业和腐败的政府部门更大的活动空间,致使他们在追求高回报的过程中放松了对社会和环境的保护。

报告显示,2009-2013年采掘业出口占到拉美地区总出口的56%;而1999-2003年,这一比例仅为25%。整体而言,拉美的矿石和金属出口在上述两个时期内由22%增长到33%。

报告指出,第一产业是碳排放量高、耗水量高的产业,但拉美地区对华出口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仅为中国向拉美出口产品的一半。

中国的制成品给拉美的制造业带来了冲击。在过去十年,拉美的高附加值生产活动不断萎缩。资源型产业就业量的增长远远少于制造业的失业量,从而加剧了社会冲突。

社会影响

就业是拉美地区民众最担心的问题。他们担心重点行业的新增岗位都是留给中国工人的。

在厄瓜多尔,如果有本地员工可以雇佣,外企就不得雇佣外籍员工。在巴西,联邦议会最近提交讨论的劳工改革法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该法案一旦通过,在巴外企将工作分包或外包给外籍员工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在阿根廷,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总统不得不向工会一再保证,两个新的核电站项目将主要雇佣本国工人,而不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提供的中国员工。项目承包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只负责提供反应堆等核技术。

中国对拉投资带来的社会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

由于监管不力,铜矿开采曾给秘鲁高地莫罗科查城的居民带来了困扰。为了不使有毒废物和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中国铝业为当地的5000位居民安置了新家,新建的城中配备了完善的卫生设施,还有医院和学校。

低碳潜力

报告指出,中国生产了大量廉价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一家中国企业将收购巴西的一家风电企业,在水力发电遭受干旱制约的时期,这将给巴西提供更多的低碳电力。

城市扩张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拉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尽管中国的经验表明低碳公共设施的建设可能会困难重重,但报告指出中国和拉美可以在其他领域开展低碳合作,比如建立可持续城市

拉美研究中的一些数据令人担忧,双方应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推进可持续发展。

原文载于中外对话子网站中拉对话,点击此处阅读。

翻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