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中国煤炭消费连续三年下降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下降,煤炭消费顶峰似已过去。
中文

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2月28日)上午公布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个重点行业的成绩单同时晒出,引人注意的是,煤炭消费量和生产量皆实现连续三年下降,且下降率双双再创新高,分别为4.7%和9.4%。

对于中国煤炭消费是否已经达峰,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但这一最新数据似乎给煤炭消费已于2014年前后达峰的看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煤炭需求连续三年下降

按照统计局数字,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4年首次下降2.9%后,相继于2015年和2016年继续降了3.7%和4.7%,在3年的区间内年度数据降幅呈逐年增加态势。但这是否意味着加速下降已成趋势呢?

                                         ​ 中国2009-2016年煤炭生产、消费及占比

绿:煤炭生产   蓝:煤炭消费   黄线:煤炭在能源中的占比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秘书长刘强告诉中外对话,观察煤炭消费的月度数据可以发现,下半年煤炭的消费量及价格均有大幅波动,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虽然抬头的势头并不强劲,但仍然引起政府及业界的关注。2017年1月,四个政府部门联合表示,将考虑以调控煤矿生产工作日为手段建立煤炭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

针对2016年煤炭价格的大幅波动及下半年的部分抬头,刘强指出,因为煤炭是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更准确地说,是和煤耗工业密切相关,政府为刺激经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需求在下半年有所增加。

此外,不同机构也对4.7%的降幅本身做出了其他解读。绿色和平按照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计算得出,2016年中国来自煤炭的能源消费量下降幅度为1.3%。该机构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煤炭质量的提高,也可能是数据偏差所致。而1.3%的降幅与今年1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全国煤炭消费降幅一致。

但无论怎样计算,中国煤炭消费总量连续三年下降的趋势已被坐实。对于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部门负责人Tim Gould此前表示,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不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能源署2016年调整了对于中国煤炭需求的预测,在《世界能源展望2016》中提出,中国煤炭需求在2013年就达到了峰值,而此前一年,其预测还是2020年。

煤炭的清洁替代

国际能源署能源市场和安全部门负责人贞森惠祐此前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煤炭需求之间的正相关已经有所削弱,而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仍然高度相关,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的降低是因为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增加。在任何情况下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都将继续改善,煤炭在整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会持续降低。

根据能源“十三五”规划,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定下目标,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其中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根据规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

具体到2017年,能源局提出,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

煤炭需求加速下降是否可持续

能源视角,尤其是能源消费是分析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在中国,能源的关注点又长期体现在煤炭上。

2016年中国经济保持了6.7%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能源消费总量仅增长1.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指出,这体现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持续降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的趋势明显。据他统计,2001-201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2%,能源需求平均增长8.7%。而2013-2016年,GDP年均增长7.2%,但能源需求仅年均增长2.0%。

许召元表示,支撑高耗能行业增长的投资增长速度已经显著降低,今后几年不大可能明显反弹,中国经济“L”型增长的特点也决定了不可能有较强的能源需求反弹。在今后几年中,煤炭消费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可能的是维持一段煤炭高消费的平台期,呈现平稳或缓慢下降的趋势。

另外,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必然会导致今后几年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继续受到限制。2017年开年,在广受诟病的京津冀和因环境受到好评的珠三角,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控制煤炭消费增长的信号。

2017年元月,北京、河北、天津三地两会相继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部署新的压减煤炭消费任务均被提到。污染相当严重的河北要求今年削减煤耗600万吨以上,而整个京津冀区域压减煤炭消费量将达1000万吨以上。南部省份广东省也提出全省煤炭消费控制在1.75亿吨以内的目标,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