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观察今天中国农村的形势,就要看长期而广泛的人类活动和复杂的生态变迁所带来的累积影响。在农业地区尤为如此,那里曾经被郁郁葱葱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所覆盖。
但是,在前工业化时代,人为环境变化并非像如今一样是零和游戏。中国农民既不是生态和谐的盲目守护者,也不是动植物的野蛮灭绝者,而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成员。人们在错综复杂的地貌上辛勤劳作,依靠各种野生和家养的动植物为生,他们的劳动成果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其中,风水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我第一次看到这片具有神圣意义的林子是25年前在一个叫桂竹坪(音)的小村庄。这片木构夯土房子坐落在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狭窄山谷中。这个保护区最初建立是为了保护数量日益减少的华南虎。
当时如果不是有人指点,我可能根本注意不到这片风水林。周围的山坡上乱糟糟地长着各种植被:常绿阔叶树木、种植滇竹园、人工针叶林和一小片一小片的幼年演替林。福建博物馆的生态地理学家何连(音)指着一座庙宇背后小山上一大片茂盛的林子,说:“那就是风水林”。
风水林传统由来已久
我当时正在梅花山对社区资源管理和国家主导的华南虎保护活动进行研究。我发现当地人对曾经遍布福建和周边南方省份的亚热带阔叶林的保护大有帮助,风水林就是第一个例子。千百年来,各个村子的农民们即便是忙于在湿地和坡地上开荒种稻,放火烧山、种植面积广阔的毛竹林和松柏林的时候,也一直在通过种下新的树木保护着物种丰富的林子。
很多村子保护的“圣林”都一直保存到现在。它们之所以受到严密保护,是因为村民们认为林子能保护风水。风水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根据“气”的流向和质量,决定着城镇、村庄、房屋、坟墓和其他建筑环境构件最吉利的方位和布局。
早在90年代,我在福建西部的研究就提出了关于中国其他地方风水林状况的问题,并于2011年以来从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生态意义和文化历史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风水林进行了研究。这个多学科项目团队由中外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当地人、树木辨别专家、年轮分析员和水生生态学家。我们已经完成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安徽五省17个县57个村落的田野调查。目前这个研究项目才进行到一半,我们还没有完全摸清风水林分布的地理范围,但已经可以假定北起长江流域南至沿海和海南岛的大部分县域仍能找到风水林。
涵养地“气”的树林
风水林为共有资源,是村落风水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村民们要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对其进行共同管理。理想的宅居选址要能聚结天人之气,体现为地形中上佳的气流。据说气都是随风、水而来(所以才称为“风水”),沿山脊河流下面的 “龙脉”而潜行于地下。村子最好建在吉址,也就是所谓的“穴”上,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理想的“穴”位于冲积平原上,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形成一个U型屏障,抵挡冬天寒冷的北风;南边则要开阔,以便冬天有充足的日照,并且在温暖季节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风水林的作用是改善气流,从微气候和水文学的角度的来说,就是调整居住村落和农业区域风和水的流动。
2017年夏天进行的一次采访中,江西宜丰县塔前村的风水先生王立身(音)阐述了风水和风水林在精神和生态方面的联系。尽管他的语言平实,但隐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森林保护着人类,反过来也依靠人类保护。同时,这些话也典型地体现了人性本质。
风水林是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房子背山面水、山青水秀,这就是(好)风水……如果没有风和水就没有风水……风水和风水林是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说,森林可以挡住风,改善土壤。当风暴和其他自然灾害来临时,林子还能挺立在那里。从其他角度来说,风水林处在山、人之间,发挥了人的作用,它就是一个人,这样地方就有了人气……如果你的地方风水不好,林子也不会这么好这么茂。林子只有在住人的地方才会长得更好。
1949年之前,为了保护风水林,传统的“村规民约”中还包括了一套惩罚措施。尽管极少有人违反,但违反者一般都会被要求宰杀自家的一头猪作为贡品(这是一项重罚),因此风水林也被称为“杀猪林”。其他的惩罚还包括“浸猪笼”、当众被打、不准吃饭和烧掉砍伐的木材。
这样严厉的惩罚已没有必要了。如今江西和福建林业部门的官员们都开始将风水林视为独特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它代表着中国人所独有的文化生态遗产。中国自然保护体系正在迅速蓬勃发展,2016年国家级保护区有446个,2015年各级自然保护区有2740个。其中,既是自然保护区规划一部分又是村落自行保护对象的风水林成为重要角色。一些风水林被划为“保护小区”,存在于大型自然保护区内外。这一保护策略在江西东北部的婺源县和福建省都有采用。
在城镇化的中国,谁还需要风水林?
尽管国家-地方合作管理的方式让人感到乐观,但中国农村社区的未来却没有这么确定。在我们探讨过人口流出的36个村子里,平均60%的四十岁及以下人口都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除了逢年过节之外不再回村,城镇化鼓励他们迁出居住。到2020年,将有数亿农民在城镇和县城定居。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很多村子可能将被废弃,代之以农业综合企业、工业、旅游、中产住宅或者其他开发项目。失去了社区共有林地,风水林还会有什么价值呢?它们是否会被更能盈利的土地利用形式所取代?在香港,很多以前的风水林都变成了“郊野公园”,有效地保护了其休闲、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功能。
要有效保护风水林,就必须对其在华南农村社区悠久历史中的作用有准确而具体的认识。我们希望增进国际社会对这些森林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社会生态实践的理解。中国面临着生态挑战,但近来在全球环境危机背景下的人类、自然和生态公民问题上也取得了社会理论上的进展,我们要在这双方面的语境下对传统和创新进行跨文化分析。即便在那些社区完好无损的地方,国家监管也至关重要。华南地区风水林的国家-地方共同治理模式可以推动大规模的栖息地恢复和联通,为生物多样性提供避难所,保护独一无二的社会生态特色,维护大型保护区网络的各个节点和走廊。
对风水林更多的认识和保护也能强化根植于乡土意识的社区长期保护能力,这是全世界所有文化和国家的一个关键目标。无论对于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风水林都蕴含着许多宝贵的信息。在这个价值观不断变化、充满了变数的世界上,风水林是人类用哲学和技术与天地对话的手段。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