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央朗贝史村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环抱之中。2015年大地震过后,村庄虽渐渐恢复到往昔的平静,但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却发生了变化。这个以名为“khuwa”的乳制甜点而闻名的村庄,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起了渔塘和鸡舍。
索姆纳特·吉迈儿称:“这个想法是我儿子从几家帮助我们进行灾后重建的非政府组织处得到的。” 在这个有着近50户居民的村子里,大多数家庭都是靠给生产khuwa的工厂供应牛奶来维持生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我们不吃肉,所以我们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
现在村里有三个鸡舍,还有几个鱼塘,其中有些已经开始卖鱼了。这些鱼塘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产出规模。
“过去我们一直遵循着祖辈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但地震后,一些组织建议我们转换思路,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重建我们的经济,过上更好的生活,”吉迈儿说,“我们意识到了经济多样化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一个产业出现问题,我们仍有其他选择。”
年轻人也渐渐参与到这些新产业中。卡马尔·拉马除了在附近一所学校担任会计师外,还在鱼塘兼职。此外,他还种植时令蔬菜,收入也很可观。
拉马说:“我去加德满都的一个鱼苗孵化场买了很多鱼苗——他们在慢慢长大。我希望可以快点把他们卖出去。”
早些年,村民们得走好几个小时到加德满都山谷南部卖酥油和khuwa。十多年前,这里建起了一条简陋的公路,人们的生活才不那么艰难。
村子里有三座生产khuwa的工厂,乌德夫·达哈尔是其中一个厂的厂长,他说:“销售商每年都和我们签合同,每天从我们厂购买khuwa,所以销售不是问题,产品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这家工厂平均每天生产100公斤khuwa,原料就是村民们每天早上卖给他们的牛奶。 手工制作khuwa很不容易。
另外一家工厂的厂长拉姆·普拉萨德·吉迈儿说:“工人每天都要连续搅拌牛奶好几个小时,这会消耗好几公斤的柴火。 我们不得不砍伐树木,对健康和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但要改用现代技术也并非易事。”
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转变需要知识和资金。吉迈儿计划改用电动机器来扩大生产,但他担心这会影响产品的口感;他听说机器生产的味道不如手工制作的好。他说:“目前我还有很多问题不清楚,不过我在寻求支持来引进新技术。”
本文原载于中外对话姐妹网站“第三极”。
翻译:于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