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建立全国碳市场亟需企业信息披露

万众瞩目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出炉,马莹莹和罗思瑞认为信息披露将是这一机制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
中文
<p>图片来源:<a href="https://pixabay.com/en/smoke-steam-environment-pollution-1676336/">imagii</a></p>

图片来源:imagii

巴黎协定两周年之际,中国宣布了万众瞩目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即使初期仅纳入电力一个行业,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介绍,覆盖30多亿吨碳排放的全国碳市场规模也将远超欧盟。开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是中国落实《巴黎协定》承诺的重要行动,自然为各方瞩目。

但任何市场化环境问题解决方案,都离不开信息的公开。北京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张世秋告诉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从经济学角度看碳排放权是虚拟资产,公开涉及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的有关排放、削减以及相关措施等信息,有助于界定和明晰产权,对交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其公平、公正和无欺。如此,才能切实产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碳价信息,达到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真正目的。

此外,碳排放权涉及到公共利益,属于公共领域问题,理应具备信息公开的机制。

国内碳披露现状欠佳

令人担忧的是,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而2016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在2020年前)“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的目标还没有得到落实。

2013年以来陆续启动的七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均未推进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数据和配额分配情况向公众披露。试点运行期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受限等问题,碳价走势很难由市场形成预期,这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缺乏透明度相关。

据IPE统计,七个试点碳市场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中关于信息公开的部分,均未涉及交易者的碳排放数据、政府配额分配情况、或是核查机构核查信息的公开。不同试点碳市场的信息公开规则也不一样,大多数仅要求公开控制排放单位的清单以及履约/违约单位清单。

而一些试点碳市场甚至还未能达到这一基本要求,例如重庆就未更新2016年控制排放单位的企业名录。

其他碳市场如何披露数据

国际通行做法来看,交易市场信息的公开对碳交易市场至关重要,是交易机制平稳高效运行的关键。IPE一直在关注碳市场信息公开问题,我们的调研显示,中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水平与一些市场化控排机制已经成形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亟待提高。

在首开市场排污权交易先河的美国二氧化硫交易市场中,电力行业企业SO2排放治理和交易的信息均完全向公众公开,公开排污交易计划的数据可建立人们对该计划的信心。而在国际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上,欧盟从立法层面就做出信息公开的要求,国家和企业层面都公布了配额分配数据

美国环保署(EPA)则建立了在线查询的排放设施温室气体信息工

FLIGHT(Facility Level Information on GreenHouse Gases Tool),以交互式网站形式呈现设施的信息与数据,公众可以生成并下载自定义图表。

建立了碳交易市场的加州也开发了一个污染交互地图工具(Pollution Mapping Tool)来展示来自大型设备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和以上这些碳交易市场相比,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在信息披露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需更进一步

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已经在为碳排放权交易信息公开做着研究和准备。除《“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外,在即将立法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送审稿)》中,增加了“信息公开”使之成为专门的一章。在这部尚未定稿的法律中,中国要求参与碳交易的单位公布排放情况。

当前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我们提议相关主管部门尽快提出对碳市场相关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从最紧迫、法规已有要求、企业已经提交的信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