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资阿富汗铜矿项目困局待解

中国企业在阿富汗的一项铜矿开采项目遇到的困局,凸显了海外矿业投资面对的诸多不确定性,弗朗兹·马蒂写道。
中文
<p>艾娜克铜矿区上的帐篷和阿富汗公共保护部队。图片来源:Franz J Marty</p>

艾娜克铜矿区上的帐篷和阿富汗公共保护部队。图片来源:Franz J Marty

二月初的艾娜克(Mes Aynak),一切都很宁静。四周绵延的山丘和陡峭的山峰上覆盖的薄雪,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已经融化了一些。山上到处都是岗哨,一座由围栏和瞭望塔包围起来的营房伫立在本该古朴原始的景色之中。

这里蕴藏着目前世界上未被开发的最大的铜矿床之一。大约十年前,中国企业签下合同,获准对其进行开采。这里属于阿富汗卢格尔省,虽然位于首都喀布尔东南方向仅40公里的地方,却已经人烟稀少,像个偏远山区。

艾娜克在达里语(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里是小型铜矿床的意思,但实际上它的储量十分丰富。据估计,该矿资源总量为4.5亿公吨,价值至少500亿美元(3170亿元人民币)。

受需求的影响,中国对海外各种主要金属矿产的兴趣猛增,其中包括对汽车、发电和消费电子行业都至关重要的铜。但截至目前,艾娜克铜矿的开采还没开始。

大计划,小动作

2008年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冶集团)和江西铜业集团组成的联合体签订合同时,阿富汗政府曾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该项目能够促进阿富汗的经济发展。此后,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五矿)。五矿是一个庞大的公司,拥有从勘探到高级加工等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

合同不仅承诺向阿富汗政府支付优厚的溢价和特许使用金,而且还将建设包括铁路和电厂在内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当地迫切需要的。

“这是个大合同,不仅给艾娜克,也给阿富汗整个采掘业带来了希望,”专门研究腐败、冲突和自然资源问题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见证”的阿富汗项目负责人斯蒂芬·卡特说。

但艾娜克的开采尚未开始——也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开始,人们因此对阿富汗其他众多矿藏的开发前景产生了怀疑。

为了找出个中缘由,笔者独家获得了卢格尔省政府最近的一份报告,其中列出了一些造成艾娜克矿开采推迟的原因。报告指出,中方要求就合同进行重新谈判,以及矿区发现的一处考古遗迹的发掘时间比预期要长。报告还指出缺少磷源以及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也是造成开采迟迟不能启动的原因。磷是铜矿深加工过程中所需的一种矿物,阿政府曾承诺会向中方提供磷源。

除了报告中列出的问题,2018年二月笔者前往艾娜克调查时,时任卢格尔省省长穆罕默德·哈利姆·费多伊还提到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建设安置点,动迁矿区居民就成了问题。

笔者试图联系五矿驻阿富汗的代表请求置评,但未能成功。

但有知情者向笔者证实,据中方的消息,主要的症结在于合同的重新谈判、考古发掘和安全状况。

Fence that protects a group of barracks built by the Chinese consortium in the heart of the mining area were exploitation was meant to start
中资企业用围栏圈起的区域本应是主要开采区。图片来源:Franz J Marty

合同纠纷

据该知情人士称,重新谈判的问题在于阿富汗矿业部一直在拖延。2016年春季以来,该部门就由权力受限的代理部长领导。这位知情人还透露,矿业部对外国顾问的依赖导致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矿业部没有回应笔者的置评请求。

阿富汗“环境和自然资源监测网络”成员贾韦德·努拉尼说,他认为消息是准确的。

但为何要对合同进行重新谈判?

“美国和平研究所”(USIP)最近的一份报告称,中方的承诺有些过于理想化。报告例举了高昂的特许使用金和一条尚未动工的铁路,该铁路计划连接艾娜克矿和喀布尔,再从喀布尔兵分两路,向东延伸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托克汗姆(Torkham),向北延伸至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边界。向东的铁路意在将开采的铜运往国外,向北的铁路则负责将阿富汗中部和北部省份将要发现(或者说有可能发现)的煤和磷酸盐运往矿区,也包括政府计划投建的燃煤电站。该铁路也将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当初中方为什么会许下这些承诺,我们不得而知。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中国不仅在其国内,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持有一些主要铜矿资源(包括秘鲁的拉斯邦巴斯铜矿、智利的丘基卡马塔铜矿、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坦克帆古鲁米铜钴矿)。中方主要的兴趣是获得艾娜克矿区的开采权,开发倒是其次。有消息称这是一种战略部署。

无论如何,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资深跨大西洋研究员安德鲁·斯莫尔告诉笔者,艾娜克的采矿项目“不再是中国政府的优先事项,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也不重要,‘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开发、输出产能和市场建设,而不是自然资源开采。”

事实上,该合同签订后不久,国际铜价暴跌,2011至12年间短暂复苏后,又重新回落并且持续疲软

“随着铜价下跌,(中方)也失去了投资兴趣,尤其是开发艾娜克铜矿的过程中还遇到了种种问题,”斯莫尔补充道。

铜矿上的遗址

即便合同重新谈判成功,艾娜克佛教古城遗址的保护工作仍将导致项目延迟开工。这座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2世纪到7世纪。“古城遗址比最初设想的要大得多,发掘并将较大的残骸运到矿区以外还需要5年到7年的时间,”阿富汗考古研究所所长努尔·阿迦·努里说。

“一般来说,铜矿开采不可能不破坏考古遗址,”努里说。这不难理解,大部分遗址都坐落在山顶上,其下方的山体里就是铜矿床。但如果中国投资方能提供确切(探矿)信息,考古学家或许能想出办法,至少从某种程度上协调开采和发掘工作,或者加快重点考古地区的发掘工作,努里说。

艾娜克遗址十分特殊,它的佛教寺院就建在商业中心旁边(古时候那里就已经开采了一些铜矿),而其他寺庙至少会和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艾娜克矿区挖掘出的佛塔。 图片来源: Jerome Starkey

​塔利班火箭袭击

当地一位要求匿名的安全部门人士称,关于安全问题导致项目推迟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据称,矿区周围有超过120个小型岗哨、瞭望台和一些营地,驻扎着三个营的阿富汗公共保护部队。阿富汗公共保护部队是专门负责保护开发项目和私营企业的部门。消息来源称,这些岗哨都有人驻守,总人数在1500(原始合同中规定的人数)到1750(省政府公布的人数)之间。

但当地政府官员承认,偶尔会有叛乱分子从附近塔利班控制的奥帕隆村(Oparon)向矿区发射火箭。

但很难说其构成的危险有多大。这种火箭通常是老式的苏制火箭,发射系统通常简单粗糙,准确率很低。

即便如此,“美国和平研究所”的报告认为,与“在不安全国家采矿经验丰富的国际采矿企业表现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比,中国投资方选择“宁可规避风险”。当地一位安全人士也同意这一观点。

村民大失所望

矿区居民对动迁的承诺未能实现表示愤怒,并感到绝望。

约28平方公里的采矿区内至少还有两个村子的居民没有迁走,帕差(Pochai)就是其中之一。村民们关心的不是安全问题,而是安置计划。

“矿业部的代表团来过很多次,说我们必须离开村子,”村民穆罕默德·萨利姆2月初说。那是一年前的事了。自此,村民们再没听说自己什么时候必须离开或者应该去什么地方。“政府承诺给我们另一个地方的房子和土地,但到现在什么都没做,”另一位村民巴布拉克说。

理论上讲,居民应该得到住房和土地补偿,并在专门建设的小镇上为其分配新的住房,而且小镇还应配备有学校、供水系统、道路和清真寺。

“没有小镇,我们得自己租房,不然就住帐篷,”瓦利波波(Wali Bobo)村民代表纳兹·穆斯利姆亚尔说。瓦利波波村一部分位于中国建造营地的地方,最初签订采矿合同后不久,那里的村民就搬迁了。

原本承诺的小镇建设没有进展。据说已经完工的几栋楼房的质量都不高,也没有供水。2018年2月时任省长费多伊承认确实存在此类问题,他当时保证只要资金到位,小镇建设肯定能完工,水电都有供应。

“我们也想和政府解决问题,我们去投诉,说对房屋损失的补偿不够,土地和牲口根本没有补偿,但问题还是没解决,”穆斯利姆亚尔说。“我们一直和矿业部开会,但他们只会拿借口搪塞我们。本来还有中国人来参加会议,现在也看不到了。我们联系他们,他们只会让我们去找矿业部。”

笔者无法与矿业部取得联系并请其置评。

“我们的现状惨淡,未来也不确定,”穆斯利姆亚尔总结说。

而这也许是整个艾娜克铜矿项目面临状况的写照。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