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道路

位于上海崇明岛的东滩,正在建成世界第一个生态城,这引领着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环境经济学家赫伯特•吉拉尔代全力支持这个具有先驱性的项目,因为它将为未来城市设计提供一个样板。
中文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来的历史充满了永不衰竭的创造力和文化精华。从公元7世纪到16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科技最为先进的国家,在天文学、数学、医药、陶瓷和植物育种等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产生了指南针、火药、铸铁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等伟大发明。中国社会有时内向封闭、固步自封,有时又十分开放、与其他文明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总是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不断交替。

古代的中国还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宏大也最壮丽的城市,早在17世纪,北京的人口就达到了两百万之多。但是,从整体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以乡村和农民为主的国家。在毛泽东时代,这个特性被大力强调,中国到处兴办社队企业、集体农场,实行地方的自给自足。

毛泽东去世后,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着眼点有三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令全世界目不暇接、震惊不已,放眼望去,厂房连片,摩天大楼栉次鳞比。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外国投资,而到了25年之后的2003年,外资则达到了6,800亿美元。就在这短短的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1,47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万4千亿美元,增长了10倍;对外贸易额则从205亿美元增加到2,850亿美元,增长了40多倍。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巨大繁荣,西方式的消费理念也随之传遍了全国。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污染问题。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烟雾污染了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农田里的多余化肥以及工业化学废水被排放到河里。中国的污染所造成的世界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中国,平均每天都有一座新的火力发电站建成,再加上直追日本的汽车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快赶上美国了。然而,中国似乎马上就意识到:以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是有限的,这个意识的速度要比其他国家快得多。

2003年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之后,就开始对中国的发展路径进行根本上的探索。很快中国政府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政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中国领导人最近的发言中,重申了“经济发展必须考虑到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上面这些政策精神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被贯彻到政府官员和规划者们的决策中来,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东滩。这是世界第一个专门建造的生态城,由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SIIC)投资建设。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崇明岛上,面积86平方公里,相当于纽约曼哈顿岛的四分之三。到2010年,这里的人口将达到25,000,而到了2030年则会增加到50万。按照设计规划,东滩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可持续城市,环境优美、实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规划的目标就是将东滩变成未来城市设计的一个样板。未来二十年,中国计划建设的新城不下四百座,因此,东滩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东滩生态城的主体规划由全球著名的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Arup)承担,笔者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名顾问参与了这一项目。按照设计构想,东滩生态城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城镇将由三个小型的“步行村”构成,每个“村”又各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接下来东滩将逐渐发展成一个由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走廊连接的城镇群,无论是乘坐有轨电车、公交车,还是骑自行车和步行,居民们都可以很方便地在城市的不同部分之间往来。人们在乘坐电车和公交车时,无论在城市的什么地方,走路不出七分钟就一定能够到达车站,这就是东滩的交通建设目标。

东滩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让市民和绿色开放空间、湖泊及运河亲密接触。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都很高,城市的大部分能源都是可再生的,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

东滩的大部分废弃物都将得到回收或用于堆肥。大多数的有机废物会被用到当地的农田里,这样既可以保证土地的长期肥力,又可以满足城市相当一部分的食品需求。随着东滩的发展,崇明岛现有的农业和渔业,既能够保障高度的食品自给,又能加强该岛的长期生态及社会的可持续性,同时还将不断获得新的商机。

然而,有点讽刺的是,东滩所处的崇明岛本身却是一个环境灾难的产物。过去五十年里,由于长江上游的森林破坏,土壤被冲入长江又在入海口沉积,崇明岛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从1950年的600平方公里增加到今天的1,290平方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

之所以要在崇明岛上建设东滩这样一个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新城,原因之一就是岛上有一块湿地。这块湿地在崇明岛南部,是一个候鸟保护区,也是中国同类保护区中最大的一个。它将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也将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湿地保护区的植被将与东滩融为一体,这将使城市成为崇明岛自然栖息地的一部分,而不会破坏栖息地。

对于东滩来说,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决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正在逐步实现的真实情景。东滩生态城的发展战略分为几个阶段,将在未来三四十年内逐步实施。目前已经开始建设的是一条连接崇明岛和上海的道路,由隧道和桥梁构成。上海将于2010年举办世博会,到时候东滩的第一期工程也完工了,这将向世界展示: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亲近自然是中国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东滩是一个地方性项目,但却具有全球性的意义。我们期望拥有一个环境和经济均可持续的世界,设计东滩的目的就是保证中国在这个世界的形成中起到主要作用。有13亿人口的中国和有12亿人口的印度,如果都像只有几亿人口的发达国家目前做的那样:榨取资源——消费——污染,地球显然是吃不消的。中国和印度这样人口稠密的国家如果想达到和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澳大利亚一样的生活水平,唯一的出路就是实现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就是要用东滩来树立一个榜样。它将成为一个先驱性的生态城,为中国和全世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范本。东滩坚持高能效、小影响的城市设计理念,到了2010年,它就会在世界范围内为可持续性城市建设树立起一个榜样,这个榜样将会令人心悦诚服,绝对无法忽视。

首页图片由Yakobusan

作者简介:赫伯特·吉拉尔代,城市、人、地球的作者,现为英国舒马赫基金会主席。由吉拉尔代和赵燕等人主编的《东滩生态城》一书已经于2006年2月由奥雅纳公司和上海实业集团出版。

 

本文已获得《Resurgence》杂志的转载许可。原文出处:www.resurgen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