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还会不会是圣城(第一部分)

刘鉴强报道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旅游者蜂拥而至拉萨。但是很多人都为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对这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感到失望。
中文

这个比海面高出3658米,世界上最高的大城市,被称为雪域圣城,是全球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许多人带着梦想而去。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之后,中国大城市的人们,坐着火车蜂拥到这梦想之地,包括我的朋友田先生。

田先生是一位新华社记者,许多年来一直想去拉萨,8月底,他终于兴冲冲地乘上火车。但3天后,他从拉萨失望而归。拉萨所有的酒店疯狂涨价,要想住进一家舒适而价格合理的酒店,实非易事。而且,他对我说:“没意思,跟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废气噪声,商贩遍地。他对拉萨的梦碎了。

对拉萨失望的不只他一个人。我的另一位朋友,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于8月中旬去拉萨。她梦想在那里拥有一个藏式庭院,在假期里悠闲地喝着拉萨甜茶,看着布达拉宫,忘掉那个拥挤得令人窒息的北京。可她到了拉萨,发现自己离梦想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拉萨的房价像是坐了直升机,扶摇直上,以前能买一个庭院的钱,现在只能买一个房间。而且,以前四层以上楼房很少见的拉萨,现在楼房林立,遮挡住了拉萨的象征布达拉宫。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当时这里还是一个牧场——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传说松赞干布驱使山羊背土填塘修建大昭寺,人们便以“惹(山羊)萨(沙土)”作为这一城市的名称,在汉文古籍中称“逻些”。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前来朝佛的人日益增加,于是围绕大昭寺逐步建立旅馆、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八廓街。因为佛教的兴盛,藏族人民把这个城市视为圣城,于是“拉萨”(意为圣地或佛地)但成了它的新名字。

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册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以拉萨为政权中心。这时开始重修布达拉宫,最后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共13层,高117.19米。自此,布达拉宫既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和拉萨市的突出标志。

布达拉宫给外来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1936年,作为英国使团成员进入拉萨的查普曼·斯宾塞(Chapman.F.S) 在他的《圣城拉萨》(The Holy City)中描述:“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有所不同,布达拉宫既有纽约摩天大楼的神韵,也隐约与埃及建筑有某种联系……不仅布达拉宫的造型和色彩美得令人吃惊,而且它体积巨大,在布达拉宫南面低处的政府公园可以最好地欣赏到这种巍峨壮丽的美。”

但对藏族人来说,这种冲击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嘎玛来自西藏昌都地区,他第一次到拉萨时,远远看见布达拉宫,眼泪都刹那间涌出来,一边哭,一边念经。这样的经历,许多藏族人都有。在他们心中,布达拉宫并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他们的信仰所在。布达拉宫对他们的冲击,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拉萨之所以是“圣城”,并不是因为建筑,而是因为信仰。

17世纪,拉萨作为城市开始出现雏形。以大昭寺为中心形成的八廓街两旁,陆续建起了一大批政府僧俗官员的官邸、府第,还有旅馆、民房、商店等,但规模很小。到90年前的1906年,仅在大昭寺附近有一小片居住民房。到1935年时,略有扩展,在布达拉宫前面出现了“雪村”居民区。到1950年,拉萨市居民约为3万人,城区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道路全是土路,没有下水道设施

随后,拉萨拧紧了“城市化”发条。1975年,拉萨市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人口10万。而据拉萨市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现在拉萨市城区面积比1959年扩大了18倍,其中市区人口25.74万人(流动人口10.07万人)。实际上,一些拉萨人告诉我,随着铁道的开通和有钱人越来越多,在拉萨的实际人口(包括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将这一数字远远抛在后面。

一些事实,比数字更能体现这个城市的变化。当70年前英国人查普曼·斯宾塞 (Chapman.F.S) 到达拉萨时,他看到的除了壮丽的布达拉宫,还有路上臭气熏天的泥巴和8–10英尺高的成堆垃圾,在布达拉宫前面,“妇女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倒在路上”。而2006年的5月,当我在布达拉宫前时,看到的是巨大而干净的广场。

但是,1959年之前,布达拉宫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现在,它成了一处旅游景点,我的另一位北京朋友,7月初乘火车去拉萨做社会调查。她进入布达拉宫,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建筑、文化和历史,而是一群群的游客,拥挤着,脚踩着脚,集体将布达拉宫木制梁柱踩在脚下,布达拉宫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到处是蝗虫一样的人群。”她感叹道。以前,为了保护布达拉宫,每天限制游客数量不超过850,在青藏铁路开通前,这一限制已放宽到1500人,铁路开通后,限客数猛涨到2300人,每天为其管理者赚来大批金钱。

现在,当你远道而来,最先让你知道自己已接近拉萨的,仍是雄距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但是,当你越来越接近这个城市时,布达拉宫消失在丑陋的所谓“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后。你进入拉萨的第一条路,名为“江苏路”。随后,你会经过“北京路”,看到“上海广场”、“山东大厦”。你也许会迷惑:我这是在哪儿?

是的,拉萨发生了巨变,这个变化非常复杂,有坏,也有好。

下一篇: 发展进程中如何妥善保护传统?

作者简介:刘鉴强,1969年生,《南方周末》资深记者,长期关注环境事件。他的有关圆明园、虎跳峡和转基因稻米等重大环保事件的调查报道都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首页图片Christophe Polus摄

-->
隐私概述

我们通过Cookie来为您提供最佳的在线阅读体验。以及监测文章的浏览量。Cookie信息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例如当您再次访问我们网站的时候,Cookie帮助我们识别和为您提供最相关和最有用的信息。

必要的Cookies

必要的Cookie应始终处于启用状态,以便我们能够保存您对Cookie设置的偏好。

中外对话(China Dialogue) - 以富有国际视野的内容,宣传环境保护理念,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中外交流。参阅隐私声明

Cloudflare - Cloudflare是一项用于提高网站安全和性能的服务。参阅Cloudflare的隐私声明服务条款

 

功能性Cookies

中国对话网使用功能性cookies来收集匿名信息,例如网站的访问人数和最受欢迎的页面。启用功能性cookies有助于我们提高网站的使用体验。

Google Analytics - 谷歌分析cookies用于收集用户如何使用网站的匿名信息。我们使用这些信息来改进网站功能,了解网站内容所辐射的读者群。参阅谷歌的隐私政策服务条款

广告类Cookies

网站使用以下附加的cookies:

Google Inc. - 谷歌运营的服务有Google Ads、Display & Video 360以及Google Ad Manager。这些服务让广告商能够更容易和高效地规划、执行和分析营销方案,同时使相关服务商能够从在线广告中获得更大的回报。请注意,您可能会在Google.com或DoubleClick.net域名下看到谷歌投放的广告类cookies,即便是您已经选择关闭cookies。

Twitter - Twitter是一个实时信息社交网络,在这一平台上找到您感兴趣的账户,您就可以追踪您感兴趣的最新事件、想法、观点和新闻。

Facebook Inc. - Facebook是一个在线社交网络,它将用户与朋友和家人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建立新的社交联系。中外对话旨在帮助读者阅读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您是社交媒体的用户,那么Facebook将在您的网络浏览器上放置cookies,通过Facebook Pixel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当我们网站的访客进入其Facebook界面时,Facebook会将他们识别为中国对话读者,并向他们推送我们网站的相关内容,例如更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获取的数据仅限于访问过的网页的URL和浏览器可能传递的有限信息,如IP地址。除了我们提到的cookie选项,如果您是Facebook用户,您可以通过此链接选择关闭这一功能。

Linkedin - 领英是一个以商业和就业为主的社交网络服务,通过网站和移动应用进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