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份美国期刊所述,研究员指出在长江捕捉到的初生鲟鱼独眼、缺眼或畸形的比例相当高。北京大学城 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胡将莹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指出,“在野生中华鲟鱼卵中发现由三酚基锡转成的物质,造成了幼年中华鲟在长江自然孵化和繁衍的危机”。
中华鲟已有1.4亿年的历史,它生长速度缓慢。这种动物体内累积的三酚基锡的量不断增加。三酚基锡是一种涂在船身及渔网上防止其朽坏的含锡物质。在中国也被用在农作物的杀菌,它的衍生物还被用来消灭稻田里的蜗牛。
在距长江三峡大坝下游三十八公里的葛洲坝鱼类繁殖带里,专家们搜集了出生二到三天的中华鲟幼苗。在位于湖北荆州市的实验室孵化后,发现有63%的中华鲟骨骼畸形,1.2%独眼或缺眼。
专家组还在长江捕捉了中华鲟成年雄鱼和雌鱼各两只进行人工繁殖。在随后繁殖的幼鱼中,他们观察到有3.9%的幼鱼骨骼畸形,1.7%的幼鱼独眼或缺眼。在进一步测试中,研究员在一批中国与西伯利亚鲟鱼卵中注射了三酚基锡,结果发现产生畸形的比例增加。研究员指出畸形比例的增加与暴露在相似的三酚基锡浓度中的野生鲟鱼畸形比例一致。
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