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也最不稳定的山脉。曾经造就诸多山峰的地壳运动,继续推动着喜马拉雅山脉向上抬升,导致该地区地震、泥石流和山洪等自然灾害频发。但是,过去几十年中,在这片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迅速且无节制的城市化发展,使当地居住区对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的抵抗力更加脆弱。
过去几十年中,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城市的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但是,恣意的、无规划的发展意味着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及设备已经落后了。从坐落于北部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甘托克和斯利那加,横穿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加德满都谷地,到掩映于东部喜马拉雅山脉雪峰间的不丹和中国西藏的城市,由于城市发展,水泥在不断地吞噬着山坡。在这些世界上生态最脆弱、文化多样的地区,被严重疏忽的城市规划已经导致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
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明显:汽车尾气和砖厂致使空气质量下降;缺少废物排污处理系统,导致大量的液体和固体废物囤积在居民区附近,并渗透到日益减少的水源供给中;房地产开发贪婪地吞噬着剩下的平坦农业用地;事实证明,在地震和泥石流频发的地区,仓促建造过高并且质量又差的大楼存在致命的危害。
虽然有着“亚洲水塔”的美誉,绝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高海拔城市在旱季已经开始面临缺水的挑战。气候变化和降雨模式转变使新的人口压力进一步恶化。这不仅会影响饮用水的供应,同时也会在这些地区产生连锁反应,比如水电工程。总降雨量已经减少;但在一些地区——比如位于印度西北部干旱地区的拉达克,或坐落于陡坡之上的不丹——降雨则更多集中于少数几次强烈的暴雨中,导致房屋及屋内的居民会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卷走。
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排水系统,大雨过后人们还要继续饱受水患之苦。每次洪水淹没城市及周边土地的时间可长达数天或数周之久。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外界对此却鲜有报道。排水及排污系统的匮乏会促使水体及蚊子所传播的疾病蔓延,因为死水会污染饮用水源。
对于这些变化,最容易被波及到的是穷人。生活在大喜马拉雅地区的2.1亿人口中,大约有70%生活窘困。自然资源的退化,食品安全的每况愈下,以及对工作和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导致一批批人们从山村移居至城市中心。他们很多住在临时搭建的贫民窟中。例如,在加德满都,沿河堤已经出现一些违章建筑区,估计现在这里住有14500人。雨季时,这些人会最先遭受洪水威胁。
对印度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及许多其他民众来说,喜马拉雅山脉是精神与生态中心。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这个贫困的地区带来了工作和金钱,这让人满心欢喜;但它也成为了自然资源快速消耗的另一祸根。夏季时节,游客的到来使原来的英国殖民地西姆拉迎接大量的游客,使其人口激增到它正常情况下的三倍,严重危害到基础设施及水源供应。
文化和生态遗产都面临着威胁。刘鉴强曾在发表于“中外对话”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中国青藏铁路开通后,“雪域圣城”拉萨的传统文化如何面对来自不负责任的旅游业的挑战。
今天,我们首次开展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城市化的“中外对话”专题系列。在这个系列中,当地记者会提供该区域影响城市地区的不断增长的压力第一手资料。作为这个系列的开篇,阿萨尔·帕尔瓦兹介绍了印度北部斯利那加城的发展如何蚕食着克什米尔的湿地——数百万计的候鸟和动物世世代代的家园。政府的政策软弱无力,没能有效地限制其发展,也没有推出恢复克什米尔自然资源的举措。
下周,拉梅什•普拉萨德•布什尔会探讨加德满都日益加深的水资源危机。在那里,污染破坏着河流,而地下水的过度使用确实正在导致河谷水位降低。接下来,达娃旺楚会给大家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去了解不丹王国的实际情况:不丹首都廷布为追赶现代世界而疯狂地牺牲其环境资源。
当灾害来袭,运转良好且坚固的城市会是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然而,如果物资及社会基础设施薄弱,那么,城市则会是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所有这些文章都强调,城市当权和市政府需要重新考虑规划规章,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问题并非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独有。考虑到该区域的脆弱性及其在调节全球气候中的重要作用,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与世界上其他城市相比,这里会更容易面临危险。
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包括:预防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清理贫民窟、更好的水资源管理与配给政策、共享预测信息与疏散计划等。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中外对话”的这个系列报道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贝丝•沃尔克,中外对话“第三极”项目官员。
图片来自 AnnieGreenSpr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