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大都市:我们的未来生活方式》
约翰·卡萨达、格雷格·林赛
企鹅出版社,2012年
《沉睡者苏醒》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99年开始撰写的反乌托邦小说。在这本小说中,威尔斯勾勒出一个由机器一般的大城市组成、由空中交通连通的未来世界。自那以后,无处不在的空中交通几乎已经成了预测城市未来的必要元素:远有从弗里茨·朗在《大都会》中描绘的如蚊蚋般在高楼大厦间穿梭的飞行器,近到雷德利·斯科特在《银翼杀手》中创造的未来警车。1997年,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也预测,“机场才是21世纪真正的城市”。
来自美国的约翰·卡萨达是一名管理咨询师,也是一名学者。他不知疲倦地在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目的就是为了向各国领导人证明:巴拉德的预言真的要实现了。
这位“提倡生活应该脚踏星空的先知”过去25年中已经累计飞行了超过300万英里(约合480万千米),“总是一张倒时差脸”。记者格雷格·林赛显然是卡萨达先生的信徒。他不仅满怀热情地验证了卡萨达的观点,更给自己的作品起了一个充满宣示意味的副标题:“我们的未来生活方式”。
根据卡萨达的理论,未来的城市将是“以机场为中心,其他功能区依次向外延伸的同心圆”。航空大都市服务的群体是那些永远保持在线状态的“时讯一代”,“捷者生存”是这些人唯一的法则。卡萨达认为,这就是全球化的下一个步骤,使我们能深刻反思我们在这个被科技拉平的世界中的生活方式。正如昔日的英格兰南安普敦和新加坡依托海港获得发展,机场将成为未来城市的心脏。
迪拜就是这一模式的范例。它“是毫无疑问的航空大都市,一个为吸引世界财富而生、由交通枢纽组成的城市”。除迪拜之外,包括中国在内地众多国家和地区也在快速地抢占先机。到2020年,中国新建机场将达到100个,届时将有82%的中国人居住在离机场90分钟车程的范围之内。航空交通方面的投资使iPod等在中国生产的高价值产品得以在48小时之内经香港转运至美国。相比之下,西方却将机场视为“祸端或是有毒污染源”。卡萨达警告说:“如果不能尽快改变想法,我们就输定了。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已经投降了。”
毫无疑问,无论是马车牛车的时代,还是在汽车发明以后,交通一直以来都是塑造城市的重要因素。但是成功的城市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因为它们有港口和车站。在林赛看来,卡萨达的航空大都市是“一套为竞争而生的城市机器,而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此言堪称精辟。如果威尔斯建在的话,他十有八九会为生活在这样城市中的人们感到忧心。
卡萨达未免言过其实,林赛也的确未能公正评断。但书中对工作性质快速变化的讲述——从中国的高科技工厂到全美各机场涌现的电脑化实现中心——使这本节奏紧凑却篇幅稍长的书既引人入胜,又令人不寒而栗。
有人认为,应该控制航空交通的发展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林赛和卡萨达则不以为然,因为那将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类似地,人造燃料的开发减轻了人们对石油峰值的担忧。林赛和卡萨达认为,即便石油供应出现紧张,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可以保证所剩的石油资源优先用于航空交通。
同样谈到上述可能性的还有劳伦斯·史密斯的《新北方》。但史密斯并未淡化石油依赖国所面临的挑战。劳伦斯只是指出,我们还需要至少九个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才能满足全球到2030年时的预期人类需求。
作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史密斯细致研究了气候变化的地球物理学影响,特别是其对极北地区的影响。在其严谨而富有思想深度的著作中,史密斯为我们展示了地球在今后四十年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92亿,其中有64亿人将居住在城市,“造成低纬度地区城市密集,拥挤不堪”。中国届时将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和印度分列二三位。世界人口将更加富有,老龄化问题也将更加严重——例如在日本,工作年龄人口与退休人口之间的比值将达到1.3:1。
接下来的40年时间里,全球变暖将大大改变地球的面貌。虽然技术不断进步,能源供给也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而日趋多元,但我们的世界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中国目前平均每周新建两座燃煤火力发电站,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国电网每年发电的总量。令人惊讶的是,煤炭将成为世界主要能源资源,到2050年煤炭需求将是目前的三倍。
史密斯提出的最重要结论在于,随着永冻层和北极海冰在全球变暖中融化,所谓的“新北方”将越来越重要。虽然北极圈以北的北极区面积不大,但北纬45度线以北的新北方地区陆地和海洋面积广大,不结冰陆地占全球约29%。包括美国北部、加拿大、俄罗斯、冰岛、格陵兰、挪威、瑞典和芬兰在内的北极圈国家人口总数2.5亿,经济总量达到7万亿美元。根据史密斯的预测,这些国家的人口和国力到2050年都将有大幅增长。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新北方地区的降雨将增加,但南方地区的干旱将造成供水紧张。据估算,北极地区页岩丰富的沉积岩中蕴藏着全球30%尚未发现的天然气和13%尚未发现的石油资源。如此之大的资源储量或将引起各国激烈的竞争,使新北方成为下一个中东。高纬度北极地区无疑将成为“一台经济引擎,源源不断地满足世界对油气、矿产和渔业资源的需求”。
虽然《新北方》一书的某些章节由于论据繁多而略显艰深,但其对未来的预测还是比《航空大都市》更有说服力。不过,两本书都提出了一个亟需思考的问题: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未来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
https://www.guardian.co.uk/
版权所有©卫报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2012
翻译: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