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问题如此严重,冬奥会的赛事又完全依赖人造雪,即便这样,北京仍排除万难顺利地通过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的第一轮竞选,位列候选城市之一。
北京冬奥申委对国际奥委会承诺,将举办一场“可持续发展的冬奥会”,推进环境的改善。冬奥申委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可持续发展当作使命之一。”
北京只剩下一个竞争对手,那就是邻国哈萨克斯坦的前首都阿拉木图。挪威奥斯陆本来很有可能中选,但却在10月份神秘地退选了。北京若能在7月31日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胜出,将成为第一个举办过冬夏两季奥运会的城市。
缺雪可能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即使是北京的气象专家也对此感到棘手,因为夏季是中国北方的雨季。气象专家就曾利用人工消雨技术,成功保障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受大雨的影响而顺利进行。
隆冬季节,北京的平均降水量为2.5毫米,这还不够铺一层薄霜。北京附近的一些小型滑雪场都在使用造雪机。其中距离市区大约90分钟车程的延庆滑雪场,将负责举办高山滑雪和有舵雪橇两项赛事。
当地许多旅馆经营者都对承办持怀疑态度。崇礼多乐美地滑雪场的总经理法比奥·里斯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道:“这里肯定不是举办大型冬季赛事的最佳场所,尤其是雪上运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滑雪和单板滑雪项目将在联合举办城市张家口举行。张家口离内蒙古很近,年平均降雪量约为1米,地上的积雪通常不会超过1英尺深,所以仍然不够厚。
对此,北京冬奥申委表示这不是问题,申办报告的材料上写着:“比赛区会为雪上赛事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能满足人造雪所需用水。”
湖水和水库蓄水可能会被利用起来。材料上还写着:“滑雪场附近水资源充足,我们也会回收利用融雪,冬奥会期间的造雪活动不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申办人员表示,赛事雪场将不会有超出目前可供水量的用水需求,因此对水库的影响“非常有限”。
“蓄水池以及水源输送系统已经到位”,申办新闻办公室在邮件中表示。这一建设与近期热捧张家口作为滑雪胜地,以及满足中国刚刚起步的滑雪产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引水工程借助云州水库的储水,今年完工后可每年分流500万吨水,工程主要蓄水区位于长城岭的比赛场地。届时,云州将提供360万立方米的水用以造雪。
张家口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曾引来大批研究人员到此考察。根据《中国农业气象》中的一篇报告,1997年以来,张家口降雨量开始减少,气温升高(自1960年起,气温每十年升高0.4摄氏度;冬季时升温更高,达0.68摄氏度),清水河水资源逐渐枯竭,地下水遭到过度开采。张家口的缺水问题非常严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研究专家甚至将该地作为重点实验对象,试图“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来提高有限的水资源的生产力”。而专家们在设计2020年张家口“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时,并未考虑大量制造人造雪这个因素。
冬奥申委在环境影响评估中列出了一些环境风险,包括“可能出现的植被破坏、土体扰动、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粉尘污染和噪声污染”,并且这些风险在延庆、张家口和北京都可能发生。
未提及但无可避免的影响还有为冬奥会修建宾馆、休闲设施和会议中心带来的热岛效应,以及给地下水资源供给带来的长期压力。但与此同时,赛事承诺可未当地带来20%的GDP增长。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也让人们见识到中国糟糕的空气质量,北京的雾霾也日益严重。有关运动员是否要戴面罩进行比赛的尴尬讨论也常常出现。
因此,北京在此次冬奥会的申办过程中突出了环保承诺,承诺举办一场绿色冬奥会。具体承诺包括改变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结构,提高空气质量,加速推出减排政策,并且为了保护流域新增造林7万公顷。
申办材料上写着:“可持续发展将落实到2022年冬奥会的各个方面。我们将开发清洁能源,大量使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产品。”张家口将新增54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15个冬奥会新会场也将使用可再生能源。
然而一些较夸张的承诺(例如将地区用煤量从2300万吨减少到1000万吨以下)则是对现有目标及政策的重复。例如,申办材料上写道:“北京正不遗余力地实现《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同2008年奥运会一样,此次申办冬奥会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从地区角度来看,“冬奥会将促进京津冀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为张家口带来20%的经济增长。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成了中国又一项重要发展政策,这一政策强调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京津冀就是其中一环。在2014年2月的一份政府文件中,京津冀地区成了“全国整合与协调发展战略”的中心。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主题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中国为数不多的滑雪爱好者相信即使没有天然雪,冬奥会也一样会充满激情。沈龙(音译)是一名来自北京的设计师,他在张家口滑过雪,也体验过法国的粉雪。他说粉雪比张家口的雪“好得多”,但他也能接受人造雪,因为在速度比赛中需要质地较硬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