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滑坡事故暴露渣土围城困境

城市化过程暴露出余泥渣土无处可倒的困境,刘琴说。
中文

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余泥渣土由于处理不慎,瞬间冲毁33栋民宅和厂房。12月20日11时40分,在没有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诱发的情况下,深圳一处渣土山突然发生大面积滑坡,截至21日失踪人数将近百人。专家鉴定后认为,事故原因是废弃渣土堆得过多过高,且没有防护措施。

这处渣土山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恒泰裕工业园,两年堆起的渣土山有20多层楼高。深圳毗邻香港,属于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20日通报称,初步查明深圳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家经现场勘测后称,事故发生地点原是一个老采石场,后作为余泥渣土受纳场使用。虽然事故当天有一点降雨,但理论上并不足以诱发山体滑坡。初步判断主要原因还是渣土堆得过高,且没有防护措施。据估算,滑坡堆土量至少超过10万立方米。

“余泥渣土”是指建造和拆除各类建筑物、道路、管网以及居民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渣土山”为当地政府2014年2月合法审批项目,使用期限至2015年2月21日,建设这个临时受纳场的目的是解决困扰深圳的余泥渣土排放难题。与报建手续繁琐、建设周期长的永久受纳场相比,临时受纳场报建手续简单,更易审批通过。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临时受纳场建成后,几乎每天都有上百辆大卡车运来泥土,很多时候这些卡车甚至会通宵工作,进进出出和倾倒渣土作业时发出的巨大噪音,多次被居民投诉。这些渣土车每车次收费200多元,有专人收费。

北京青年报》报道说,今年1月12日编制完成的相关环评报告曾指出该受纳场存在崩塌滑坡隐患,有潜在的水土流失危害,“危及山体和边坡的安全”,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但这份环评报告并没有引起重视。这次灾害暴露出深圳在城市建设中面临余泥渣土无处可倒困境,忽视和不当处理又引发了灾难的发生。

随着日益增加的轨道交通建设、旧城改造,和遍布深圳的地产开发,深圳开挖的土方大大增加,产生的余泥渣土已远远超过当地处理能力。

据报道,深圳市目前年产生建筑废弃物达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300个此次发生灾害的渣土堆规模。2001年后,由于待建地逐步减少、低洼地带基本填平,大型填海工程也基本完成并受到严格管制,深圳的余泥渣土排放平衡在这一阶段被打破,并进入了排放难阶段。

跟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一线城市相比,深圳面积最小,大量废弃的土料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堆放地。据《深圳晚报》2014年10月报道,深圳当时已有12座受纳场,但只能撑一年。市内尚有多条地铁尚未建成,余泥渣土排放难将持续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