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舆论场中,山西太原是一座不显眼的城市。这座以煤炭发家、以煤老板闻名的北方省会城市,因为煤炭的没落,又顶着空气污染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像沉默的煤坑一样,被人遗忘在脑后。直到,电动车的到来。
几乎像是不声不响地,太原在2016年一年,把全市所有的出租车全部更换成了纯电动车——8292辆续航400公里的比亚迪E6。一座重度依赖煤炭的工矿城市如何成为了中国纯电动出租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
太原奇迹
中国最早于2009年在十个城市推广电动车,太原并不在其中。可以说在电动车上,太原不仅是后来者并且是黑马——北方城市冬天温度低电动车续航会减少,且可能会有电池充电故障等问题。
随着煤炭市场不确定性越来越大——2015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停止增长,2016年下降14%,太原把电动汽车产业当做了经济转型的发力点之一。
2016年3月,电动车生产商比亚迪在太原的生产基地开工,现在太原已经有6家电动车企业入驻,其中仅比亚迪基地预计就将创造太原市5%的GDP。而与比亚迪签约买下8000多辆零售价30万元的电动车,亦是太原向电动车行业发出的欢迎信号。
除此之外,按照太原的推广计划,从2016到2018年,太原还将每年更新纯电动公交车1000辆。如果顺利,现有2650辆公交车的太原2018年之后也可实现公交车全面电动化。
在政策推动下,太原的电动车年销量已经占到整个城市汽车销量的7%,和全球电动车销量的1%。今年,太原成为了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全球20座电动车之都(EV capitals)之一,被认为是全球电动车推广政策的榜样。太原的多种刺激政策得到榜单认可:除了购车补贴、优惠的停车费和过路费等手段,政府主导的出租车和公交车的电动化被认为是重要的原因。共有七座中国城市登上这一榜单。
电动车组合拳
表面看起来,太原成为出租车全面电动化“第一城”,似乎是因为和比亚迪的协议,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包括北京(北汽)、深圳市(比亚迪)在内的多个城市拥有自己的地方电动车品牌企业,也仍然没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和太原一样,在电动车推广上大多数城市面临的难题都是类似的:如电动汽车续航、充电桩设施布局和运维、电力供应压力等,以及入门级的难题——普通人对电动车的认知没有建立起来。
太原的出租车电动化之所以先于其他城市顺利实施,一个原因是赶上了一个时间点:太原现有出租车大约于2008年全面更新过一次,到2016年正好到了报废年限,只需走报废程序即可更换车辆。
此外,太原政府的强大决心和财力使其推出了高额补贴政策:对乘用车的补贴,通常地方政府是和国家补贴一样,但太原市政府补贴的是国家补贴的两倍,并且出租公司也补贴了一份。最后30万的车,司机只需要花8.75万元就可以拿到。
续航里程和成本问题的解决,让太原司机很快接纳了新车。“2015年底,2016年初,很多司机很抵制换电动车;到了2016年3月,换了车的都说好;6月以后,换的差不多了,争议就少了。”在一场太原出租车全面电动化的经验分享会上,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主任解洪兴介绍了出租司机对电动车的态度转变。
由于电动车的使用寿命实际就是电池的寿命,太原与比亚迪公司签订了协议,如果电池在出租车运营年限(8年)内达不到充电标准将立刻更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司机对车辆寿命的后顾之忧。
当然,相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超过5万辆的出租车保有量,城市小、出租车少也是太原的优势:出租车少,政府补贴的财政压力和开局规划都相对可控;城市小,充电设施的布局和调整相对容易。
太原充电桩的初期布置,主要围绕中环路(相当于北京的四环)修了一圈。用太原环境规划院李德望的话说,这里是主要的交通通道,同时兼顾了司机的居住地以及人流量考量、布置密度等。“基本实现了随充随走。”他说。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吴烨对太原的成绩是非常赞赏的。他本人是专门做大气污染控制研究的,出租车如果不严格执行排放控制政策,其污染排放会非常大。“电动车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他说。不过他也明确地提醒说:“现在不能说太原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成功经验的局限性
出租车的电动化,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太原的私家车主对电动车的接纳程度依然很低的现实。太原全市的电动车保有量2万辆左右,电动出租车和公交车就占了一半。而太原的机动车数量在2015年底已经达到113万辆。
同时,随着更多电动车的加入,有序充电就变得更为重要。更多充电设施的科学布局、合理运维,充电信息共享和监管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管理规范的制定等工作是需要提前规划的。在吴烨看来:“现在太原是走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太原目前计划修建18座兼具停车功能的充电塔楼,但还没有一座落实。
更令人担心的是,太原的电并不清洁。“山西的煤电占80%,风光水占10%,即便如此还是有弃风,所以电力系统还可以实现更好的调度。” 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赵勇强说。
2016年煤电占中国全国电力生产的63%,山西省的能源结构清洁化水平远远滞后于中国平均水平。山西生产了中国四分之一的煤炭,充沛廉价的煤电令太原的出租车电动化免除了能源供给之忧,但也给其电动车的碳减排效果打上了一个问号。
太原经验能否复制?
把电动车生产和消费绑定在一起进行规划,并且抓住机会不计代价强力推进,这样的思路的确在太原取得了成功。但并非所有的太原经验都可以被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太原新能源车产业的强力推进,与现任市长耿彦波、BBC纪录片《中国市长》的主角有密切的关系。耿彦波不仅在原大同市长任上大刀阔斧地翻新了大同城区,也在太原市长位置上毫不犹疑地修路改路,大大改善了太原的交通状况。此番太原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工作领导组,就由耿彦波牵头。耿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官员,民众对其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褒贬不一。
尽管在一年时间内更换8000多辆电动出租车堪称奇迹,但这仅仅为太原的机动车能源改革开了一个好彩头。未来电动车产业在太原到底能够获得多大的发展,不是当局者的决心和手腕能够决定的。
出租车的电动化令太原在燃油车替代大潮中成为弄潮儿。10月23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包括伦敦、巴黎在内的12座城市市长刚刚宣布将在2025年前停止添置新的燃油公交车。在此之前,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公布了燃油车淘汰计划;中国自身也启动了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的研究。
但要长久留在电动车之都的榜单上,成为真正的电动车推广领导者,这座煤城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