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又一程”:南亚人与公路专题展

通过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一项装置艺术展,探寻过去一个多世纪南亚道路建设数量激增背后的人性一面。
中文
<p>2019年,印度列城-马纳利高速公路上的罗唐隧道外旅游车辆排起了长龙。图片版权:&copy; Gareth Philips</p>

2019年,印度列城-马纳利高速公路上的罗唐隧道外旅游车辆排起了长龙。图片版权:© Gareth Philips

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为一种常识;而这个常识是道路建设者们认为创造的。

一组丰富的陈列通过多样的视角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南亚的公路文化:政治家宣称新建公路能够削减贫困,推动现代化进程;而公路运营方则饱受雇主压榨,自掏腰包为后者的腐败买单。 

一程又一程展览是历时五年的民族志学与档案研究工作的结晶。

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被摆在了展览的中心位置。这部电影时长85分钟,被分别投放到5块屏幕上。由印度艺术团体CAMP精心制作的这部电影,通过人的视角展现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公路状况。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座中国出资兴建的两公里长的桥梁,将马尔代夫首都与一个人工岛和该国的国际机场连接在了一起。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拉风的摩托车队,随着新建的公路驰向更远的远方。那么,这类大型交通项目到底对那些受其影响的人群意味着什么?

丽兹·辛格利和埃德温·明加德整理了一条完美的时间线,展示在电影屏幕四周的墙上。上面细致地穿插着各类引文、视频、地图和照片,详细描绘了20世纪初至今,印度交通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的景象,以及因其影响而变迁的文化。在展览的尾声,您还可以看到艺术家班达·南俊达斯瓦米在班加罗尔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小心前行,仿佛走在月球表面一样。看到这幅景象,您可能先是会觉得好笑,可过后就会想到,这种坑坑洼洼的路面是多么危险;然后,当您得知影片引起的巨大反响促使政府把这些坑一个个都填上了,又会满怀希望。​

展览揭示了公路建设和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将看似光鲜的政治言论、汽车广告与严酷的事实进行了对比:交通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一个部门;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相比于小轿车,全球市场更偏好SUV,这会抵消电动汽车带来的减排效果。

“一程又一程”是伦敦亚非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人类学家爱德华·辛普森和多位合作者历时5年完成的一项作品。展览将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办到3月21日,可免费参观。以下是我们从中选出的一些精彩照片。​


电影装置艺术展。图片版权:© CAMP

 

2017年,锡克教游客在印度喜马偕尔邦5号国道旁自拍。图片版权:© Gareth Philips

埃德温·明加德绘制的道路示意图,摘自1911年印度调查局的路线图。图片版权:© Edwin Mingard

 


喀喇昆仑高速公路横跨喀喇昆仑山脉,穿过海拔4693米的红其拉甫口岸将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的吉尔吉特-巴尔的斯坦连接起来。图片来源:Khurramshabbir, CC BY SA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