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国式低足迹养鱼

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制造商不仅关注生产规模,同时也重视可持续、低影响的养鱼场。
中文

 

 
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是可持续海产品的世界领军者,你会不会感到惊讶?以上这个视频向您展示中国渔民如何巧妙运用传统低足迹方式,生产出比其他国家更多的鱼类资源。
 
这种大规模养殖的“慢餐”模式,叫做永久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养殖的鱼类肉质鲜美。除了鱼,养殖场还生产精美的中国丝绸。如果这种养殖模式是高水准的城市居民的杰作,兴许会成为热销杂志的封面新闻。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水产养殖产量更大。中国养殖的鱼大多是鲤鱼或者其他食物链下游的食草鱼类。这一成果使得中国能为百姓提供高蛋白、低成本的海鲜食物,而且只对海洋产生低足迹影响。
 
渔业现代化给这种养殖方式带来了挑战,中国的水产养殖科学家正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举个例子,劳动力竞争使成本提高,并逐渐破坏传统的低足迹生产体系。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一千多年前发展起来的渔业养殖方式现代化,利用巧妙和可持续的方式促使养分循环。
 
有一种绝妙的鲤鱼养殖方式,是将几种不同的鲤鱼和桑树、蚕混养。在这样的养殖系统中,肥沃的塘泥作为桑树的肥料,桑树叶用来养蚕,而蚕蛹和蚕沙直接用来喂鱼。蚕蛹和蚕沙为池塘生态系统提供养料,既能肥沃桑树,又能为鲤鱼提供鱼食。将不同种类、不同食性的鲤鱼混养,能使人工喂养降至最少,并增加鱼塘产量。
 
目前,中国的科学家正积极发展新的鱼类养殖技术,保留一部分传统可持续系统的理念,同时,提高每公顷鱼塘的产量。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在不依赖投放鱼食和鱼油的基础上保持甚至增加鱼的产量,包括不依赖捕捞野生鱼类。因为有些野生鱼类产量小、价格高,只能采用非可持续性的捕鱼方式。
 
中国正在采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低足迹海洋渔业养殖,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利益。为了减轻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中国科学家正在为全世界的渔民进行培训。
 
保留传统食物生产体系能够引领真正的“绿色”经济。在这条路上,西方国家失败了,中国是否能够成功?
 
本文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海产顾问马可•鲍威尔的客座文章。

翻译:艾琳  校对:张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