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时期伟大的探险家马丁∙弗罗比舍曾三度尝试从欧洲出发穿过北极圈到达中国。为了寻找传说中的西北航道,1578年夏天,他指挥舰队驶入加拿大大陆和巴芬岛之间的海峡。
可是,在暴风雨和冰雪的夹击之下,马丁很快便缴械投降。哈克卢伊特在其著名的《英国航海、旅行和地理发现全书》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雪下得非常大,再加上凌冽的寒风,我们几乎看不见彼此,连睁开眼睛拉动绳索起帆都办不到。”
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家劳伦斯•史密斯认为,未来这条航线上的海员或许用不着这么艰难了。据他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文章称,到2059年,船只,特别是经过加固后适合在极地水域航行的船只应该每两年便有一年的时间可以从北美东海岸出发向西穿过西北航道。而目前每七年大概只有一年的时间可通航。
沿西伯利亚海岸的东北航道,即北海航线已经成为一条常规航道,2012年共有46艘船只通行。据他计算,北极冰层将会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而消融,从而使破冰船能够跨越北极开辟出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直行航道。
史密斯与该文的共同撰稿人斯科特·史蒂芬森对2040年至2059年之间北极冰层厚度的七种不同变化趋势进行了考察,取其平均值,另外还研究了这些新兴海运航线及通航所需的海冰消融程度。
他们考虑了气候变化的两种情形:假定碳排放增加25%和假定碳排放增加35%。然后,他们对到本世纪中叶这两种情形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两种情形的结果没有多大差异。
“不论哪种碳排放情形,到本世纪中我们都将经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也就是说,海冰变得薄到可以让具备一定破冰能力的船只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史密斯说。
北极航线的引人之处就在于其航程较短:与经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的传统航线相比,这条航线要短得多。从纽约出发驶往横滨,或从不莱梅出发驶往渥太华的船只,取道北冰洋的话,不仅航行时间能够缩短数天,运营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但是,北极航线有可能通行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对安全、挂靠港及其对北冰洋环境的破坏等方面问题的担忧。不仅如此,随着极地水域“所有权”之争愈演愈烈,这条航线的主权归属也成为了问题。
2007年之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人们的猜测。几十年的时间里,北极冰层的面积不断减少,厚度不断变薄,终于在2007年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一些冰川学者目前认为,尽管这一问题还有争论的余地,但是,北冰洋也许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并且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稳定性较低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夏季冰盖的面积还会继续减少。
或许有一天,这条曾经令弗罗比舍不堪回首的航线将会成为可能,甚至还会成为一条常规航线,虽然只是在夏末时节,因为据史密斯说,“全年通航是不可能的” 。
本文最先发表于气候新闻网
翻译:东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