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XIM最近成为亚洲第一家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所谓“绿色债券”,是一种专门为风力发电场和净水系统等气候友好项目融资的金融工具。
事实证明,市场对于绿色债券的胃口很大。KEXIM的首批5亿美元绿色债券一上市,投资者们便趋之若鹜,需求量是供应量的三倍还多,达到18亿美元。“于是,很多饥渴的投资者只能眼巴巴地落了空。”NGO“气候债券倡议”(CBI)的报道说。
投资者们甚至愿意付出比债券实际价值更多的钱,换取拥有这些环境友好债券的特权,因此这实际上就是给绿色投资企业的借据。投资者为这些绿色债券支付的价格远远高出KEXIM价格不菲的商业债券,在债券的世界里,如果投资者愿意用更高价格购买债券,说明他们的并不指望那么赚钱。
那么,这种“绿色证券”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让投资者们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甘于背离“想要更多、付出更多”的铁律呢?
一些人说他们只是用一种低风险的方式把钱投到环境事务上。清洁能源商务理事会创立者阿伦·拜伦伯格在一次关于清洁能源产业融资的发言中指出,投资者们“不太可能直接对单个项目投资”,因为直接投资将让他们面临“管制上的不确定性和技术风险”。相反,绿色债券使投资者可以把钱借给规模较大、风险较低的企业,这些企业反过来将资金投在多个绿色项目上。采取这种方式,投资者就不必再对每个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也不必冒险。
另一些人则认为,人们日益将绿色事务视为当务之急。CBI主席西恩·基德尼说:“绿色现在引人注目,毫无疑问,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有大量被压制的消费者需求亟待释放。”
世行在2008年发行了第一支绿色债券,将这一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融资手段来减缓气候变化。从那以后,大多数绿色债券都是由AAA级的多边组织发行的。
KEMIX绿色债券的发行还是有一点小风险的。尽管信用评级机构给它的信用级别很高,但并不是最高级,债券的安全度也不及典型的超国家金融机构绿色债券。然而,投资者们依然对之趋之若鹜的事实表明了市场对绿色债券的需求日益广泛。这是上个月彭博社的新能源财经的一份报告中做出的评论。
继KEXIM之后,还有好几个更小型的以气候为主题的债券即将上市:一家印尼的地热能企业、一家印度的风能企业以及一家菲律宾的地热能企业都寻求通过这种方式来为扩展经营或新项目融资。彭博社的报告中说:“今年将成为绿色债券创纪录的一年。对绿色债券的认购超额确实存在,因为无论项目性还是超国家绿色债券都供不应求。”
污染恶化:投资者的动因
如今投资者们都在亚洲迅速工业化而又充满雾霾的城市里看到了机遇。他们的希望是:亚洲的决策者们能越来越严肃地对待环境危机,扩大无污染能源的市场。KEXIM的5亿绿色债券就验证了这一点。
亚洲的空气质量问题是绿色债券行动一个尤其重要的动因。去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首次将空气污染列为十大致死病因之一,并且指出它每年“在东亚和中国致死120万人,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地区致死71.2万人”。
由于严重雾霾的肆虐,特别是今年冬天北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即所谓的“空气末日”),中国掀起了广泛的公众运动,要求获取更清晰的空气质量数据。雾霾的影响波及整个首都,“如今,全球数百个城市中,有毒的空气已经成为升速最快的城市人口死因,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亚洲,北京只是其中之一罢了”,《柳叶刀》杂志如是说。
然而,评论家们很快就指出:投资者们对于亚洲绿色项目这种广泛的兴趣并非出于利他主义,而是因为觉得能赚到钱。美世咨询公司亚太区总裁赫尔加·伯格登在接受《投资者日报》采访时说:“这并非出于一种温暖、朦胧、狂热环保的感情,这些投资的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投资案例。”
这个投资案例被政府的信号进一步放大。去年,业已成为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的中国又对金融机构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力图杜绝对污染项目放贷,促进低碳的经济增长。本月初,北京市的地方媒体报道说市政府已经启动了一项投入高达上千亿元的计划来“治理污染”。
另一个亚洲大国印度也在最新的五年规划中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绿色目标,即到2017年要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12%。据基德尼的说法,日韩的“可再生能源也在不断壮大”。
他说,这些政策举措表明亚洲各国政府“将在气候投资上采取行动,尤其是在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的支持方面”。
基德尼还说,如果有两支风险和回报都差不多的债券,投资者们将更愿意选择那个为气候友好项目融资的,而非那个为石油或煤炭企业融资的。他说:“如果投资者面前摆着两支债券,都属于投资等级,并且符合他们的收益要求,但一个是绿色的,一个是褐色的。投资者对我说他们会选择绿色的,因为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宏观风险。”
尽管绿色债券还是一个刚刚产生的市场,但在不断成长。基德尼说:“这个趋势正在常规债券市场的边缘发生,它的存在非常清楚。”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