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峰会在墨西哥海边度假胜地坎昆步入最后一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间就对抗全球变暖的种种“老大难”分歧尤在,各方促成新成果的努力恐怕要再度落空。
这次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上,针对如何降低森林砍伐和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科技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在设立基金帮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上也有了一些动作。不过基金目前还没有实际资金到位,而这些国家已经开始面临全球变暖的影响,包括农业减产和更频繁严重的旱灾。
然而,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激烈反对,当以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宣布将在2012年后停止继续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时,聚集峰会的192个国家的数千名代表越来越担心,所有的进展又将受到阻碍,重演去年哥本哈根峰令人失望的一幕。
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坚持要富国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继续遵循协议做出减排承诺。印度的环境部长拉什梅周日在峰会场外和其他几个“基础四国”(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进行了会面,并且在会面后告诉“中外对话”,四国代表得出了三个“‘不可协商’——即一份清楚无条件的第二阶段的承诺声明;到2011年中,快速启动气候融资的资金必须大规模到位;还要有机制来保持知识产权的对话持续进行下去。我们知道无法在这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需要保持讨论。
拉什梅提到的第二点是富国没能履行哥本哈根的主要承诺,即在2010和2012年间给穷国300亿美元的资助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就在他到达坎昆不久,他对美 国到目前只承诺了18亿美元资助表示了不满。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提供72亿欧元的支持,但是其中48%是以贷款形式,欧盟首席气候官康妮·赫泽高澄清说这些是“只有1%利息的优惠贷款”,但这并不能安抚许多贫穷国家的政府。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让绿色科技转移止步不前,但是这次谈判代表们将这一问题搁置一边,并且达成一种机制,使得非专利科技得以从全球一系列研究实验室,传播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贫穷国家。这份协议以及保护森林的协议已经成形,但是仍有僵局未被打破,那就是《京都议定书》的延续,以及富国要求发展中国家转向低碳经济必须保持“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MRV)”的原则。
几个月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坚决反对,称“三可原则”侵犯别国主权。印度最近提议可以通过“国际磋商和分析(ICA)”,而不是某个国家来进行 “三可原则”的监督。这一提议受到了欧美的欢迎。在和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见面后,拉梅什在周日确认,这提议也赢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
但是巴西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大国仍未明确表态。同时美国谈判代表陶德·斯特恩称“透明度是平衡成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政府将要求这一点,如果没有则不会做出任何承诺。所以除了《京都议定书》,“三可原则”和“国际磋商和分析”,也许是使这次峰会协议沉船的另一块暗礁。
主办方墨西哥政府正试图推动更多进展。当谈判代表们完成坎昆协议的起草文本,并陆续迎来各国部长时,墨西哥外长及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在周日称“这些进展应被 整个大会视为积极的信号。我敦促参与各方(各国)能保持这一精神,并在坎昆大会结束前,为所有重要事项取得成功的结果,达成一份平衡的协议,带领这个世界 迈入对气候变化有更多协作和更大行动的新纪元。”
观察家们担心,即使在坎昆达成一份协议,也将效力薄弱而无法有效对应气候变化。绿色和平组织的一个发言人指出,目前减排承诺和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内的要求间仍存在鸿沟,但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但是人们认为,有这草案总比一无所成的好。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倡议领导人戈登·谢伯德称,“这一草案给谈判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现在等待各国政府接受这一文本,这样我们才可以进展到更实质性的谈判中去。”
“现在缺少一个明确的官方态度,承认目前的承诺和目标之间有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必须加以消除。我们希望能尽快取得进展,好正视这一差距并研究消除办法。我们希望能在坎昆更加明确这一点,即回顾的终极目标是加强承诺,确保遏制变暖的目标得以实现。”
“目前的文本没有涉及到应该涉及的法律约束。我们希望这些谈判在延续京都议定书之外,还达成一份有法律约束的协议。《京都议定书》是一份有约束力和系统监督的协议,不应该就此被抛至脑后,转而用一些模糊不清的新方案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