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周里,来自190多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会齐聚华沙,试图就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达成一个新的全球协议。对于这次会议,人们不求能够取得多大进展,唯愿不会出现最坏的结果。
联合国多边谈判体系的未来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该体系最受人推崇的就是它让所有观点都有了一个平等的发声机会,最起码,在气候谈判中就是如此。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一点也正是谈判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的原因。
根据两年前达成的德班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设工作组的谈判代表需要拟定出一份新气候协议,这份协议要全面、要能够取代《京都议定书》。他们只剩下两年多的时间了,可是,时至今日也鲜有任何进展。而谁也无法忘记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本应达成的新协议最终却以失败告终的惨淡结局。
按照计划,巴黎危机会谈将于2015年12月召开。期间,还将于2014年底在利马召开一次会议。两年时间看起来似乎很长,但是,对于气候外交而言,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参与谈判的各国政府之间如果存在差距,这个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
谈判一旦失败,那些本就对多边谈判体系有着诸多不满的人就有了更多指责它的理由。同时,双边协议就会大行其道。这样一来,不仅那些小国、穷国、弱国会被彻底边缘化,人们也将不再理会引起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
“对于气候体制而言,这是一个关键时刻,既有可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有可能会再一次把事情搞砸,”环境智库组织E3G的尼克∙玛贝说道。
“巴黎会议上,如果人们还想攒出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东西的话,可能就会有代表以离席方式表示抗议。但是,我觉得排放大国——中国和美国站起来互相指责对方的可能性不大,”他补充说道,“然而,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他们的态度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只有中国似乎围绕这一话题认真地展开了一些讨论。”
虽然哥本哈根会议后声势日益壮大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一再声称气候变化目前在科学上还未形成定论,并且指出,过去十年温升并不明显。但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认为,气候正在发生变化,而人类正是罪魁祸首,这一点毋庸置疑。
报告指出,大气升温出现明显的停顿是因为海洋具有热储存能力。另据世界气象组织(WMO)一份新的报告称,1990-2012年间温升气体增长了近三分之一,而且去年的增长速度创下了十年来的新高。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极端气候愈加频发,冰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WMO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德说。
很多贫困国家已经在遭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然而,由于贫困,大部分无力应对,既没有钱保护自己,也没有钱在洪水肆虐过后重建。因此,他们希望富有的发达国家能够慷慨解囊。可是,这些发达国家中很多要么仍然深陷衰退无法自拔,要么正步履维艰地从衰退中走出,所以,他们都不愿意掏腰包。
美国就是一例。美国本应对引发气候变化的历史性碳排放负重要责任,却坚决拒绝接受责任与赔偿这一概念。
报告还指出,目前中国也是主要排放国之一。中国的经济仍然主要依靠煤炭能源推动。因此,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排放也会快速增长。
中国一边呼吁有关各国承担起历史责任,一边却在大力推进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同时新建了大批燃煤电厂。
而在很多人看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一边打着数百万贫困人口的旗号伸手要钱,一边却将火星探测器送入了太空。
如今的情况与1992年里约热内卢第一届地球峰会时有着天壤之别。那段日子着实令人欢欣鼓舞——人们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两年后生效。
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国政府发现公约中有关遏制气候变化的规定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始了《京都议定书》的谈判。根据议定书,发达国家与所有其他缔约国的责任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承担着法定减排义务,而其他缔约国则只承担自愿减排义务。
而气候谈判的性质也决定了《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正式获得通过,但直到2005年,俄罗斯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勉强签署该议定书后才真正开始生效。
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认为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定得太低,并且将各成员国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和减排目标看成是外交领域的一个雷区。在这一问题上,美国不仅从未认可,多年来更是不遗余力地试图破坏。
然而,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京都议定书》仍然是唯一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很多发展中国家不愿意看到其被取代,因为他们担心新的协议会对他们不公。
新气候谈判正是在这样一种艰难的背景下召开的。
而在梅比看来,这不过是被很多政府忽略的问题中的一部分而已。
他说:“气候问题无孔不入。如果没有一个稳健的气候体制,就很难维系全球的贸易投资制度。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可人们总是孤立地看待它们。如果不能达成气候协议,保护主义很容易就会大行其道。人们必须了解其中的关联。”
对于持怀疑态度的人而言,他们并不期望巴黎会议能够切实达成一份协议,至多不过是就2015年之后继续召开会谈的问题有所表述而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共识政治对他们非常有利,因为这就意味着可以无所作为。
“实事求是地说,我觉得,在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个问题上,巴黎会议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我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不会就此而终结,它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取代的,”怀疑论阵营的全球变暖政策基金会的班尼∙派泽说道,“对于政府而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架构给他们的无所作为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