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光伏扶贫能否为贫困农村带来新希望?

通过安装家用太阳能系统,中国国家能源局的“光伏扶贫”项目计划帮助2百万户农村贫困家庭增收减贫,山姆·吉尔与沈威报道。
中文

中国正在快速成为绿色能源超级大国,低碳科技投资与低碳能源装机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日益增长的温室气体减排和提升能源安全的需求,以及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长足进步,都是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期出台的“光伏扶贫”政策则显示,可再生能源还具有另外一种容易被人忽视的潜力。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仍有超过7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主要集中在难以获得能源的偏远农村地区。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表示希望中国到2020年可以彻底消除贫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政府部门自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着手制定计划。

作为与此次行动的政府部门之一,国家能源局计划将光伏发电当做一种减贫工具大力推广。今年四月,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文件,要在全国各地最贫困的乡村城镇安装屋顶太阳能设备或微型太阳能系统,使当地居民可以发电自用,并将剩余电量输送上网盈利。据估算,该项目每年将帮助200万户家庭获得户均超过3000元的额外收入。

此外,该举措还能助国家能源局解决分布式太阳能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在能源局看来,这些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性在中国经济局面不稳的情况下日益显著。中国的光伏太阳能市场已经起飞,2015年总装机容量就达到4300万千瓦,较2014年增长1500万千瓦。但同年中国光伏产业产能高达4500万千瓦,快速发展的市场仍然无法完全吸收中国的产能。在许多电能无法上网的地区, 弃风弃光问题已经司空见惯。随着经济增速进一步减缓以及需求下降,这一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大型上网太阳能发电厂一直都是光伏产业主要的增长驱动力,但如今却前途未卜。面对这种情况,能源监管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分布式系统。由于存在电力上网以及所有权和资金支持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领域的表现一直与官方的装机目标有着较大的差距。但随着高层领导人对于贫困问题的关注,国家能源局如今终于有机会清除这些障碍,趁机推进其分布式太阳能系统发展目标。

农村光伏扶贫的挑战

不过,正如许多带有良好初衷的政策计划一样,上述方案的执行以及长期收益仍然存在问题。一方面,该项目未来五年的总成本可能会高达300亿元人民币(约合45亿美元),并且这笔钱将从何而来目前尚不明确。大多数旨在扶贫的太阳能项目的资金不是来自政府就是企业捐献。虽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承诺给予优惠贷款,但如果其他商业性银行仍一如既往地不愿参与,那么上述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项目的质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长期来看,贫困家庭能否受益取决于屋顶太阳能设施和微型电网系统的使用寿命,以及向电网销售过剩电能的能力,而面对垄断性的电网公司,村镇居民缺乏谈判筹码。一些村民甚至因为看不到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长期价值,而索性将设备一卖了之。

能源政策如何对接扶贫政策

国家能源局开始重点推动分布式光伏,正当中国离网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发展趋缓之时。中国政府此前通过“光明工程”、“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等项目支持在牧区和其他偏远地区推广离网太阳能光伏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于2002年到2007年之间就售出了超过40万台家用太阳能系统,使中国西北部地区超过200万人民受益。但政策重心此后逐步转向并网型系统。

即便是对于凭借国家安置项目之东风而接入电网的牧民来说,日常生活仍离不开离网太阳能设备——特别是对于夏季的集中放牧和虫草采掘。相反,中国十三五计划中对于中国西北部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似乎更强调大规模、地面装配的大电厂模式,并将发出的电经由特高压输电线与东部用电集中地区城市相连接。

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政策与发展目标存在错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一般通过产业政策推进,而产业政策强调的是供给侧技术提升和产能扩大等方面。中国在管理需求侧方面经验不足,而这个案例中的需求侧就是贫困家庭和群体。一方面是中国成为绿色能源大国的雄心,另一方面是中国明确提出的减贫目标,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真正的协同发展,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翻译: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