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者》
作者:汪永晨
语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
《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者》,民间环保活动者汪永晨女士的新书。这本书聚焦于人物——那些中国环保运动的推动者。
这本书让我想起章诒和的书《往事并不如烟》。它们的作者都深陷一个于大众不算熟悉的圈子,不同的是,一个是民主党派中的右派圈,另一个是当代中国的民间环保圈。两位女性作者都从个人化的视角,带着感性去描述和她们交往的人和这些人的故事。
梁从诫、廖晓义、唐锡阳、王灿发、梁晓燕、吕植、于晓刚、奚志农、马军……这些名字在中国环保圈内掷地有声。汪永晨在书中介绍了她的朋友们——22位环保界“领军人物”,并在开篇阐释了她对NGO与志愿者的敬意:他们志同道合,淡泊名利,因此常怀精神的快乐。
汪永晨是一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于1996年创办“绿家园志愿者”民间环保群体。她在自己的新书中试图通过个人的视角和体验,为读者描绘一群鲜活的人物故事,映衬出宏大的时代背景。正如其在本书后记中所写:“他们所经历的事加起来,我认为就是中国民间环保‘史记’……”
不同于有着严谨架构和铺陈的正史,以人物为线索的历史叙事能够更亲切和生动,并常常渗透着作者的评论与情思。
10月28日,自然之友创始人之一梁从诫先生的去世,给这本书关于他的章节增添了一个沉重的尾音。汪永晨在书中回忆了她和梁从诫共同参与的活动和考察,目睹了沿江县城如何舍弃健康、于污染中求生,也目睹了梁从诫在地方政府官员面前的刚直和愤怒,以及他对小鸟顽童般的痴爱。梁从诫的祖父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维新派学者,其父梁思成是以保护古建闻名的建筑学家,而梁从诫本人则参与创立了中国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作者在书中描述这位前政协委员的平民特质:骑自行车去开政协会议被门口的警卫阻拦、以随地吐痰为例说明从点滴做起的必要性和不易,不相信可以借助什么奇迹般的力量一下子改变社会。但另一方面,梁从诫确实通过政协提案向政府传达着环保的诉求,如他关于停止对怒江梯级开发的提案。
书中还讲述了梁从诫和杨东平、王力雄和梁晓燕四人在1993年春,坐在草地上讨论决定创立“自然之友”。他们甚至用拉钩的方式,约定不会因可能的政治风险而反悔。经过审批周折的梁从诫,收到一位福建小朋友的信,问道:“你们是不是准备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驾着快艇冲向大海?”
这些一闪而过的细节勾勒出一个温情而执着的环保活动家。
此外,地球村创始人廖晓义、绿色大学生营创始人唐锡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环保英雄的环境维权律师王灿发、环保网站中外对话副总编刘鉴强等都在作者的“野人”之列。他们是一群“有‘野性’生活的朋友”,“留意自己的直觉,遵从自己内心的愿望”,汪永晨说。
与目前大量研究性、专业性环保书籍相比,本书作者的视角试图拉近公众与环保的距离,是可贵的尝试。但就内容本身,有着记者经验的作者,并未利用好这一灵活的形式,对一些人物的争议之处做出理性深入的分析,也缺少足够的细节传达真挚的情感,从而缺少与读者的深层交流。而且,摘抄资料固然能有效支撑内容,但过多引用人物自己所写文字或第三方的采访记录,则略去了作者对资料的消化,弱化了视角的统一性和作者的观察者身份。
书评作者:孟斯,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