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英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环境危机

中外对话编辑尼克•霍史达克采访英国旅华摄影师韶华,听他讲述过去七年在中国的环境摄影故事。
中文

大熊猫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备受喜爱,自从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将它们选为其标识图案,大熊猫便成为全球性的动物保护象征符号。然而,它们也标志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丧失,在中国形势尤其严峻。四川这个中国的人口最、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其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少,目前估计仅剩不到1,600只,且数量还在逐年减少。

尼克:在你的电子新书《灾难——中国环境危机》中为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镜头中记录了中国的沙漠、森林、湿地和青藏高原的变迁。是什么促使你开始对中国环境感兴趣的?你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什么?

韶华:2005年,我在伦敦的一家新闻摄影机构当实习生,在此期间我发现了伊丽莎白·伊考纳米的《变黑的河流:环境对中国前途之挑战》一书。这本书生动详细地叙述了中国的环境状况,我被其中的内容所震惊。在实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得到了一笔补助金,当时就决定用这笔钱来进行我的第一次中国之旅。

我的第一项环境工作是关注中国西部的沙漠化问题。我到达北京后,去了甘肃的敦煌。我在那里待了一个星期,记录沙漠边缘村落的生活。作为这项工作的成果之一,我又幸运地得到了另一笔补助,使我得以继续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尼克:在你试图记录中国环境问题的时候,遇到过哪些障碍?

韶华:我遇到的最大挑战多数都是后勤上的。我经常深入中国非常偏远的地区,那些地方需要跋山涉水走上好几天。

有一次我到新疆西部,请了一位向导兼司机,前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一座废城。这次旅程是全“越野”式的,要开好几个小时才到地方。但是就在半路上,我们很“幸运”地两个轮胎都爆了,而车上只有一个备胎。这意味着我们的司机必须自己回到镇上求援,而我们则要留在沙漠中间等待。由于地处偏僻,我们既没有手机信号,也不知道向导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在沙漠里足足等了8个小时之后,他终于回来了。我们的向导幸运地搭上了一辆路过的当地卡车,并在天黑之前接到了我们。

尼克:这本书记录了你六年中周游中国各地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你注意到人们对于环境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吗?

韶华:我认为中国人对于环境的态度正在开始慢慢变化。随着中产阶级的增加,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

比如,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最近人们对于首都北京空气质量的强烈抗议。

2013年1月,北京遭遇了严重的雾霾,空气之糟糕即使在北京来说也是史无前例的。于是这就像在公众中点燃了环境问题的星星之火,他们在博客和社交媒体上热烈表达自己的关切。我认为,这件事帮助中国人开启了对于一些环境问题的讨论。

要知道,中国公众对于本国一些生态系统以及本地物种的状况几乎一无所知。

尼克:你的书强调了中国整体性的环境问题,但也敏锐地发现了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比如上海附近有很大的扬子鳄养殖场,但现在这些扬子鳄已经不能再被放回长江里。你能给我们详细讲讲这个故事吗?

韶华:扬子鳄是中国濒危程度最高的物种之一。根据最新的研究,估计目前野生扬子鳄仅剩下120条。大多数扬子鳄消失的原因是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湿地被用于新的开发建设,另外这也是偷猎的结果。

位于安徽东部城市宣城的安徽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扬子鳄的人工养殖,目前该中心已有扬子鳄1万条?。事实证明他们的工作相当成功,但问题在于扬子鳄要回归自然非常困难,它们在该地区的许多自然栖息地已经被完全破坏了。

尼克:中国有没有什么环境故事是你想要记录而未能做到的?

韶华:我曾经想采访中国的“癌症村”问题,尤其是那些受到水污染的。这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此很难接触到那些受害最重的村子。但是,许多中国摄影记者都对这些村子进行了采访,所以这个故事得以被媒体报道出来。

尼克:你和中国的环境摄影师有什么业务性联系吗,比如和卢广?

我并没有与其他摄影师在工作上有过正式合作,但我知道中国环境摄影师的作品。比如卢广,我很欣赏他的作品。

中国本土摄影师接近对象的渠道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利用这个来从一个不同的视角讲述环境故事。这一点非常重要。

尼克:你认为可持续环境旅游在中国的前景如何?你在洞庭湖看到人们一面饱览自然之美,一面破坏他们享受的美景,这种情况很典型吗?

韶华:我认为可持续环境旅游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育。

当人们参观中国那些具有特殊环境利益的地方(比如国家公园)时,教育人们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需要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当前这方面的重视还不够。

有一个地方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现状,这就是位于四川北部的九寨沟国家公园。

在高峰期,每天有一万人来到九寨沟。他们通常成群结队地进来,坐着大巴在公园里转转,再花上短短几个小时走上一走,照照相,然后就离开了。人们只是来走马观花地看一看,而非深入地了解。

近年来,九寨沟的森林保护部门设立了一个新的生态游项目,允许人们以小团队进入公园,在一位导游的带领下进行一天、两天或三天的徒步旅行。这个项目强调的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这是一种了解九寨沟动植物的绝佳途径,但目前99%的人仍然选择走马观花的团队游,而非生态游。我希望这种情况在未来能有所改善。

尼克:你还计划在中国进行其他拍摄项目吗?

韶华:我在中国已经拍了这么久,所以现在打算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我最近去了两次印尼,拍摄那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我还计划今年底到印度去,开始类似的环境问题拍摄工作。

由于这三个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阶段,我相信中国、印度和印尼是亚洲最好的拍摄地点,在那里能够找到关于人与自然冲突最生动的例子。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