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日”水荒擦肩而过,开普敦为全球敲响警钟

差一点陷入断水绝境的开普敦,成为了全球城市水资源管理手段滞后现象的突出案例。
中文
<p>图片来源:<a href="https://pixabay.com/en/helicopter-ride-flight-exciting-1218974/">sharonang</a>&nbsp;</p>

图片来源:sharonang 

按照预估,开普敦原本会在2018年4月12日迎来水荒,370万居民将陷入无水可用的窘境。

然而,通过大幅削减市政用水,同时紧急调配农业用水,这场水资源“零日”危机最终侥幸得以避免。但是,这是一个痛苦和有失公平的过程,引发了不少争议。

开普敦成功延缓了水资源“零日”危机的到来,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开普敦水资源系统具备足够的能力应对“水荒”呢?

我们不这样认为。

这可能预示着开普敦以外地区会面临着更大的麻烦。包括加拿大各城市在内的北半球城市都已进入夏季,创纪录高温、干旱和径流增加导致的洪水泛滥接踵而至。

水资源危机不仅仅只是稀缺问题

水资源短缺危机往往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而不是自然水资源供应的绝对减少。

降水量低于平均水平是造成开普敦本次水“危机”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监管部门行动迟缓、应对不足则让情况进一步恶化。应该由谁来负责采取行动,以及何时采取行动这个问题我们姑且不谈,我们认为,更大的问题在于人们依然在用过时的思维方式看待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

2016年,开普敦干旱加剧,但该市的水务管理者们却仍然自信满满,认为自己的供水系统能够抵御这场自然灾害。高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认为,开普敦的供水系统在对抗严重干旱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大张旗鼓宣传的用水需求管理战略已经取得了成功。

他们说的的确有一定道理——2016年后,通过需求侧管理,开普敦日均水资源消耗量已经下降了50%。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需求管理的局限性

首先,如今全球降雨模式不确定性逐步增加,这也是全球多个城市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但是开普敦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个问题开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指出,一直以来采用的传统供需预测模型低估了水资源系统失效的可能性。

其次,开普敦的供水系统其实已经几近崩溃,因为需求侧管理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开普敦规定每人每天用水量不得超过87公升。之后,这一上限又下降到了每人每天50公升


2018年3月,开普敦最大的水库Theewaterskloof仅有11%的库容。图片来源:Zaian

尽管做出了上述努力,但是开普敦始终未能将全市日均用水量控制在5亿公升之下,而这个数字是保证该市水资源系统能够在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正常运转的最低标准。

市长指责市民浪费水资源,但是她的谴责并不能说明居民们不守规定。不断缩减的限水目标其实是一项难以为继的长期管理战略。

缓冲策略是保证水资源恢复力的关键

“零日”水荒最终得以避免,主要依靠的还是一些出人意料的缓冲方案,比如临时调配农业用水,以及在城市较富裕的街区安装小型住宅中水系统和小口径水井等等。前者能够增加供水,而后者能够削减市政系统的用水需求。但是,由于农业用水配给量不会更新,而地下水开采的长期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上述这些缓冲方法明年很可能就不再有效了。

过去十多年间,开普敦一直在平抑用水需求,减少溢漏,同时开展压力管理和水资源限制措施。这让开普敦的供水系统变得非常高效,但同时也因此降低了供水系统的灵活性,因为可以应对不时之需的水资源储备越来越少。

联合国水资源报告(2015)》发现,大多数城市都缺乏抵御水资源风险的能力。水务部门的管理者仍在观望,等待气候变化模式变得更加确定或者具体。而他们的踟蹰也麻痹了决策者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自己城市能够灵活应对水资源问题,那么就必须共同努力,改变一直以来对于水资源供需的看法。这就需要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同时要改变行为习惯,创造新的、更加灵活的缓冲机制——比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和其他创新举措。

虽然开普敦今年躲过了这场灾难,但是这并没有提高它在水资源问题上的弹性。尽管雨季即将到来,但是在未来某个时候,开普敦可能还是要经受“零日”水荒的挑战。

而且,面临这一命运的恐怕还不止是开普敦。
 

英文原文首发于对话网站

翻译:Estelle